志国大伯被自家老娘的歪理噎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苏慧兰和苏小苗就在旁边偷乐。
柳枝大娘把面案子搬进屋里,苏慧兰刚想伸手帮忙,就被三奶奶拦住了,“孩子,这不用你,你跟小苗玩去吧!”
柳枝大娘也道:“去吧、去吧,上俺家西屋玩,俺家小苗那点零嘴儿怕她弟弟抢,都藏俺们那屋了!”
一句话就把闺女的老底儿揭了,苏小苗气得脸通红,跺跺脚,嘟囔了句“偏心眼”,就在大人的哄笑声把苏慧兰拉走了。
志国大伯家除了本地相同的基本格局外,因为家里人口多,又在正房西边多接了一间屋,平时都是大爷爷、大奶奶领着苏小苗住东屋,志国大伯和柳枝大娘两口子住西屋,后头小屋给大小奎兄弟住。
苏小苗拉着苏慧兰直接到了西屋,一通翻箱倒柜找出一个小铁盒,打开后里面装了四、五块炉果,她从里面拿出一块给苏慧兰,自己则小心的掏着盒子底部的一点碎渣子吃。
“兰兰姐,你尝尝,这炉果可好吃了!这还是上个月俺爹他们上林场领了工钱后买的!一共就买了十块,俺爷、俺奶一人吃了一块,俺弟吃了两块,俺爸、俺妈和俺哥一块都没吃,剩下的都给俺了!”
苏慧兰接过那块炉果,却没吃,闻言就笑着逗小姑娘:“那看来大伯和大娘还是最疼你了!”
苏小苗一听也咧嘴笑了起来,露出跟柳枝大娘一模一样的大酒窝,看起来甜甜的!
“那当然!俺爹说了俺们家就俺最聪明!兰兰姐,俺给你说,俺哥和俺弟可笨啦,写字、算数咋教都不会!俺弟还好点,俺哥学了好几年,好多字拆开看还能认识几个,合在一起就不认识,把俺爹气得不行!”
苏奶奶说过,当年整个秀山村,不算后来的齐五爷,只有苏志国、她爸苏志强和苏大旺三人正经念过几年书。
解放前,石砬子镇上忽然来了个读书人,当时镇上的几十户人家大多是靠从本地收集值钱的山货、药材运往南地,再从南地运回盐巴和布匹为生,因为见识多,知道读书的好处,就联合着办了家私塾,请那个读书人当教书先生。
这个消息传开后,不少有见识的人家都想法子把孩子也送过去读书。
苏慧兰的大伯为了供弟弟念书,放弃了自己上学的机会,每天早出晚归的干活挣钱。
可惜这个私塾也没开几年,大约49年初,这位教书先生就应朋友邀请离开了石砬子镇,要到库玛城教书。
他走的时候,因为对她爸特别欣赏,就问她爸想不想继续念书,她爸自然愿意,所以这位教书先生就把她爸也一起带走了。
她爸这才有机会走出大山,到山外读书。
志国大伯虽然只在这私塾里念了几年书,但是学的很好,平时简单的报纸、信件都能处理。
不过苏小苗告诉苏慧兰,说他爸在算术方面不太行,大队的账目总是算错,每次都会被五爷爷念叨!但是自从苏小苗学会了算账以后,表现比她爸强多了,每次都能帮她爸把账目整理清楚,她爸直夸她是贴心又能干的小棉袄呢!
苏慧兰看着她得意的小模样,觉着怪可爱的,趁她不注意,把手里的炉果又悄悄放回了铁盒里。
到底是志国大伯和柳枝大娘的屋子,苏慧兰没好意思多待,就问苏小苗家里两只大狼狗在哪儿。
苏小苗说是她爸妈害怕家里的大狗把苏慧兰吓着,就都给关狗窝里了。
狗窝就在仓房旁边,是座用木板钉成的小房子,上面还盖着厚实的茅草,只是门口的位置被用几块大木板严严实实挡住,里面什么也看不见。
不过可能是听到了苏小苗的声音,里头立即响起了一阵“呜呜”声,听着就像大狗们在撒娇一样。
听到狗子们呜呜叫,苏小苗有点心疼,但是记着爸妈的嘱咐,并不敢贸然挪开木板。
苏慧兰也有点担心没有其他大人在场的情况下,让狗子们出来不安全,到时候反而给主人家添麻烦,便打算和苏小苗一块回东屋看看奶奶她们饺子包的怎么样。
正打算走呢,就听院门“砰”的一声猛摔,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拎着个短爬犁就一脸气恼的跑进了院。
看他像个小炮弹似的冲过来,苏小苗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小声道:“兰兰姐,这就是俺弟!看他那样肯定是又跟吴大宝闹上了,他就是没脸,非要去搭理那赖皮鬼!”
苏小奎原本正气呼呼的往回跑,跑到一半才注意自家老姐和一个没见过的人站在一块儿,脑子里想起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他妈告诉他今天三奶奶要带着孙女过来,叫他晌午早点回来,见着人要记得吱声的话来。
苏小奎这会儿其实没啥心情说话,不过害怕他那个“告状精”老姐找他爸告状,只得乖乖停下来,走到苏慧兰跟前道:“姐姐好,俺是苏小奎。”
苏慧兰就笑道:“小奎你好。”
苏小苗在旁边拿眼睛斜楞他:“瞅你那熊样,咋,又让吴大宝熊住了?”
苏小奎一听这话立马炸了锅:“谁让他熊住了!他就是个赖猫子,玩不起也输不起,根本就不配叫老爷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