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十三岁的时候,考上了县里的初中。王爱芬不认得多少字,并不了解文化的用处。即便是义务教育,她也觉得上镇上的五中要好过县里的三中,住校多花钱的。李强却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想去县城上学,并不为了读书,只为赚钱。王爱芬对金钱的看重影响了儿子,少年时的李强想得很简单,有钱便可以使母亲开心,自己也可以获得喜欢的东西。

李强最终劝服了母亲,得以去县城上学。离开家乡的男孩肩上多了一重压力,王爱芬炫耀的资本从儿子懂事变成了儿子的成绩。李强却实在不是读书的料,他也曾努力过,可惜收效不大。王爱芬却不怕这个,只儿子考取县里的中学,就够这女人到处炫耀好多年。

一开始的时候,的确有人真心祝贺和称赞的。县城的中学虽不难考,但对鸡冠子村那些只知道偷菜摸瓜的狗崽子们,的确是有些难度的。村里的孩子大多都上了五中,能上三中的还是少数。

再新鲜的事,说的多了也就成了笑话,王爱芬的宣传更加起到了反的效果。

起初的时候,面对不知情的人,总有热心的乡亲介绍:“你知道她吗,她家大小子了不得,考去县里读书呢!”

渐渐的,真心的赞扬没有了,同样的语言也变了语气。村人每每路过李家门前,勾肩搭背地嘀咕,随后哄笑:“这家门槛高,那可是有个在县里上学的儿子!”

越是年纪小的孩子,越是要脸的,李强住校的时间长,偶尔回到家听见这些话,难免不会翻脸。少年人已经窜起了个子,身子骨苗条结实,打得一手好架。他倒是不会轻易殴打大人,但若是听见不好的言语,他便会目露凶光。碎嘴的大人当即讪讪,嘴里找着面子,嘟囔着不与孩童一样见识,脚下却计划着撤退了。

李强知道母亲的习惯,他也不爱听王爱芬吹嘘,却又碍于母子情分忍着,只找旁人的不痛快。

李强已经将逃学当成了习惯,他在餐馆球社打工,学到了手艺不说还真的赚了些钱。无论在城里住多久,他始终是个土包子,赚到的钱自己不花,全都用来哄别人开心。

王爱芬见到儿子寄钱,自然十分高兴。只是这喜悦并没有延续太久,她那小姐妹再婚出嫁了。女人穿上新衣服,挎着新男人高高兴兴进了城,将还在上小学的拖油瓶还回来给了她。

再见李杰,王爱芬横看竖看都不顺眼。更何况这小子心里只有一个干妈,对她这个正经娘也是冷眼对待。王爱芬痛恨小孩没良心,又忍不住幸灾乐祸,干娘都不要他了还惦念着,也是傻。大人和小孩相互嫌弃,又不得不同处一个屋檐下。

李强对这个多出来的弟弟倒是十分喜欢,从小没有在一处长大,不曾经历鸡飞狗跳的打闹抢东西,李杰在他的眼中就是个漂亮的小可怜。只可惜李小杰性格高冷,又是个闷葫芦,李强几次示好,都是热脸贴上冷屁股。他在县里的时间多,回家的时间少,距离使人生疏,将李强的弟控细胞硬生生地扼杀在摇篮里。

对于李杰,李强始终是愧疚的,这种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浓深。幼小的时候,他夺走了弟弟本该有的亲情。长大后,他本应该对男孩补偿些许,却又因为自己的无知无能,硬是拖累了这无辜的孩子许多年。以至于日后李杰同家里决裂,即便是由父母主导,李强还是认为自己的原因多些。

中学毕业后,李强学成了手艺。这时李杰也辍学离开了家,去到更大的城市里讨生活。不同于李满的呼朋唤友,李杰是独自离开的,行李却带了许多,全是那寡妇干妈帮忙准备的。李强也攒了两千块,预备着弟弟路上用。钱寄回家,王爱芬出门不在,竟进了李伟男的口袋。这李伟男的口袋就是个漏风的,转瞬便在赌桌上败得一干二净。

王爱芬的日子开始宽裕起来,李强学成手艺,有了稳定可观的收入,还找到漂亮的女友。乡里乡亲也终于有了客观的评价,李家的大强真正有些本事。

劳动了半辈子的人不能闲,没了事情忙的王爱芬浑身不舒服。他寻摸着找些事情做,劳苦的活动她厌倦了,最终她将目光转向娱乐——打牌。

王爱芬李伟男,相敬如冰半辈子,却在年近半百之际,因打牌走到了一起。

作者有话要说:  鸡冠子村李氏家族档案记录

姓名:李伟男

性别:男

出生年份:1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