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至今也快有半年了,同年的那些多多少少都有了点出息。那位容貌不堪的状元郎做了皇帝的堂妹夫,学问好,正在翰林院里跟着白胡子老头们一起修国史,听说老头们都喜欢他,夸得跟文曲星下凡似的;还有那位名不见经传的榜眼,去琼州办了个大案,一夜间声名鹊起,快变成第二个方载道了;现在在苏州的那位也挺好,那是鱼米之乡,今年全国的税收苏州准保又是魁首,多大的政绩啊!
回头再看看棘州这边,旱灾闹得正严重,就凭秋天收的这些粮食,整个州能人人有碗干饭吃就不错了,还提什么税收?穷成这样的地方,夏天的时候连蚊子都不肯来,能闹出多大的案子?唯一一点大政绩也不过是从绥江引水的那条河道开挖了,刚开头,七扭八歪,跟小沟似的。不过那是前任刺史许大人的功劳,他白捡一个便宜。
粗厉的风沙把尖锐的棱角一点一点磨平,世家公子的那一点骄气都被艳阳晒干,只是高傲的自尊依旧焦躁得难受。嘴上可以毫不在乎地说:"是吗?哦......他啊,一向是个能人。"心里却闷得能把自己憋死。人家都有声有色的,自己怎么还连把稻子都割不好?越想越烦。
每年除夕夜,国君按例要大宴群臣以示君臣之谊,凡外省官员也大都会被召回京中面圣。崔铭旭一直等到腊月二十九,圣旨始终没有来。看着窗外了无生气的落日暗想,不回去也挺好,就那么点政绩,怎么见人?却又不舍,回京里至少能见见齐嘉。患得患失。
再穷的人家过年时也要舒一舒心怀,只有崔铭旭,孤家寡人一个,被别人的团圆衬得格外凄凉。金三水豪爽地邀请崔铭旭去他们家一起吃个年夜饭,崔铭旭摆着手推辞了。人家一家团聚乐乐呵呵的,他一个外人,还带着那么一张丧气的脸,杵在那儿算个什么意思?
府里的衙役和下人们都早早告了假,要陪家人过年,偌大的府邸里空荡荡的,回响着别人家的爆竹声,一遍又一遍。
窗外孤星疏影月色朦胧,崔铭旭孤零零地靠在暖炉边,想起去年的除夕夜。京城的烟花真是好看,姹紫嫣红照亮了深沉的夜空,也照亮了齐嘉一双璀璨的眼眸。
那时候,他就站在齐嘉边上,看到他把头仰得不能再高。流海被风吹起,整张侧脸被光影勾勒出一条起伏的曲线,自光洁的额头到纤细的脖颈。嘴因为惊叹而微微张开,满街的灯火一圈一圈晕染上来,唇瓣上仿佛能看到点点水光,粉嫩的、带着湿意。身边人流熙攘,哪家淘气的孩子在崔铭旭腰上一撞,扑将过去,满满抱个满怀,柔软舒适的触感,心满意足之感油然而生。
现在这时候,齐嘉应该在皇帝的除夕宴上吧?去年齐嘉也应当去领宴的,结果却留在府里陪他过年。也不知道这小傻子又挖空心思撒的什么不着调的谎。小傻子呀,为了他什么都肯干,真是......
崔铭旭伸手从火炉里捞出一个芋头,刺烫感顺着指尖一路往上爬,好像要咬掉他的手指头。吹着气小心地尝一口,原来烤芋头这种东西也是要人多吃着才香,一个人吃实在没什么滋味。
去年除夕,房里的火炉也是烧得这么旺盛,飘着一丝烤芋头的香味。小傻子酒喝多了,睡着了。脸上又红又透着嫩,好像能掐出水来。崔铭旭原本想俯下身掐他的脸,火光下,两张脸靠得那么近,手指就从脸上滑到了他的嘴上。拇指按上去摩挲,通体一种说不出的爽快滋味。可是还不够,于是身子再放低,脸靠得更近,鼻尖快要碰上,呼吸相闻。
窗外北风呼啸,房里的温度越蹿越高。崔铭旭半眯起眼睛,仔细回忆着齐嘉穿了一身中衣裹着被子的模样。
被子裹得并不紧,露出里头白色的中衣领子,领口也是松松的,在一截细细的脖子下豁开一个口子,里头看不真切,半遮半露。伸去为他拉紧被子的手就这么停在了半途,火苗一跃一跃,好似在怂恿他把手往里再探一些、再探一些,被子底下是衣服,衣服底下是什么?
双手颤抖,眼前立刻跃出另一幅图景。被湖水浸透的衣服地紧紧贴着身体,金锁片玉葫芦叮叮当当落了一地,那时候就那么随意地瞟了一眼,回想起来却深刻得好像就在眼前。齐嘉个头小,却不瘦,捏着软乎乎的,可也不胖,腰是腰腿是腿,摸着应该跟脸一样滑腻。
以前荒唐的时候,也翻过两三本春宫图之类的玩意,现在一股脑往脑门子上涌。想象自己的手已经探到了衣领里,把衣襟慢慢地扯得更开。两手下滑,舌尖自齐嘉的唇徐徐往下,脖颈、锁骨,仔细地、一口一口地咬过。然后是胸口,舌尖打转,唇齿吸吮,湿答答的唇舌含着湿答答的乳尖,再然后是湿答答的......
想齐嘉,想得好似中了魔障,一双眼珠子在晕黄的炉火下幽幽地发绿。
炉火"哔剥"作响,火星四溅,剩下的几个芋头早被烤得黑糊,崔铭旭口干舌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