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 敏感话题2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1103 字 1个月前

就像是改革朝政一样,太快了非但起不到好作用,还会让朝廷、国家都陷入乱局,对谁都没有好处,只能循序渐进一步步慢慢来。

在明朝初年,北部边境由于蒙元残余势力不断试图南下,迫使朝廷派遣了大量军力囤驻,这就衍生出一个问题,后勤补给怎么办?

当时北方各省遭战乱波及已久,民生凋敝,人口和农业都还没恢复起来,肯定无力负担边军的补给,粮草、装备都要从大后方北运。

可是受到运输条件的限制,长途贩运大宗货物的损耗很大,同时还要征召大批劳役,让刚刚建立的大明朝廷难以为继。

有道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朝廷经过商议,决定把向前线运送粮草装备的活儿承包给民间商人去做,做为报酬,事后按照商量好的比率提供盐引,也就是购买食盐异地贩卖的介绍信,或者叫提货单。

中国历史上的不少朝代都把盐当做禁榷商品,由朝廷专营,不允许私人未经许可买卖。历史又告诉我们,凡是垄断必然产生暴利,获得买卖食盐的许可就成了商人挣大钱的捷径。

两边都有需求,自然一拍即合。于是商人们想尽办法把足额粮草装备运到了北方前线,满足了边关将士的需求,同时又拿到了买卖食盐的许可从中获利,这就是从洪武年间推行的“开中法”。

靠着开中法很多商人都发了大财,其中以山西商人最多,被称作晋商。为什么是山西呢?因为这里从唐宋开始就是边境,始终处于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交锋的第一线,战乱不断。

再加上气候和土地贫瘠的原因,遇丰年而不足食的情况很普遍。吃不饱的人胆子都大,除了饿死之外啥也不怕,包括被砍死。

开中法一出,山西必须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无数人告别了家乡和亲朋好友,背着简陋的行李和仅有的本钱,踏上了通往汉蒙交界的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