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那宅子就一直空着,如今正好派上用场。办太学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数日后,王启送了几篇稿子过来让萧彧过目, 并且请示是否需要起个名字。

萧彧说:“当然要起的, 王大人有什么建议?”

王启说:“臣草拟了几个名字,请陛下指示。”

萧彧看了一下, 不是太古板就是太文艺,他说:“都不太合适, 便叫《星火》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王启说:“可是出自《尚书》的‘若火之燎原, 不可向迩’?臣以为不妥, 这后一句是犹可扑灭, 不太吉利。”

萧彧说:“对, 火是可以扑灭的, 但思想之火一旦蔓延开来,便会代代相承,影响深远。”

王启听到这里,便不再反驳:“臣遵旨。”

“好了,这稿子先放我这里,等我看完了,再与你讨论。”

第一期报纸,萧彧是非常重视的,因为要定一个基调。不能太纵容那些刻板保守甚至反动的观念存在,能改的就该,不能改的就删,反正他身边有的是能人,写几篇稿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萧彧批完这些稿子花了两天时间。

王启拿到朱批改好的稿时,非常吃惊,他以为萧彧也就是过目而已,没想到他是亲自修改,甚至还亲自写了一篇文章。

改完之后,萧彧又同王启商议了一下排版的问题,报纸纸张肯定要跟纸坊特定,需得要大,才能够承载下如此多内容。

萧彧又说:“报刊文章将来的受众会非常广,建议用句读隔开,以免引起歧义。”

这点王启有点难以接受:“断句是每个读书人都必学的内容,我看就不必加了,印刷时也不方便。”

萧彧不以为然:“有何不便?烧制一套句读字模即可。报刊是新鲜事物,报刊加句读一样新鲜,刚开始人们可能不太适应,但时间一长,肯定都会很自然地接受下来。”

主要是萧彧看书就不太适应没有标点符号,奏折里也没有,有时候还得去猜对方的意思,毕竟没有标点有时候会引起歧义。

报纸有了句读,课本加句读就顺理成章了,对知识普及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小孩子就不必浪费时间专门去学句读。

王启拗不过他,只得答应下来。

萧彧这时候就觉出当皇帝的好出来了,说什么就是什么,下面的人反驳也没用。

不过权力一旦没有了约束,碰上个昏庸无能的昏君或者暴虐残忍的暴君时,灾难就来了,国家的命运全都掌握在皇帝手里,就跟抽彩票一般,老百姓太难了。所以还是得想办法约束一下君权才行。

裴凛之的身体已经好多了,他暂时还不能练兵,便去帮萧彧跑腿干点琐事。比如督工装修带戏台的茶楼,去青楼女子中挑选有才干的女子组建文艺团。

文艺团的排练还是交给了有丰富经验的向阳。

萧彧这人对感情非常迟钝,身边人对他的感情他都一律认为是尊敬或者喜爱,对自身的男性魅力严重缺乏自知之明,完全没有万人迷的自觉。

所以裴凛之很苦恼,一直都在警惕着各路情敌,好在萧彧位高权重,对他有爱慕之情的也不敢轻易表达。

萧彧迟钝,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若是他知道身边有那么多人爱慕他,想爬上他的床,倒会徒增他的烦恼。

萧彧没察觉到,裴凛之却不能纵容这事的发生,他一直想支走向阳,如今可算是找到理由了。

向阳哪怕是不乐意,他也没法拒绝,谁叫他之前就是干这个的。

《星火》创刊号发行的日子,正是茶楼一品香开业的日子。

一品香跟一鸣社有很大的不同,最显著的就是多了个戏台,里面有人弹琴唱曲儿,其次就是茶比较贵,同样的茶,在一鸣社卖三五文,到了一品香,那就得一二十文,最贵的还能卖到上百文一壶。

此外一品香的茶点也要丰富得多,花样也多。

说白了,一鸣社是给读书人提供读书与交流的场所,带公益性质的,一品香则是要赚钱的,更何况一品香还有小娘子弹琴唱曲儿呢,这可是高级享受。

如此一来,就将一鸣社和一品香的客人区分开来了,一鸣社还是留给真正有上进心的读书人,那些纨绔子弟都去一品香继续纨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