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佳音接过小侄子,伴着嫂子说道,“嫂子,走,咱们先回家。晚上怕是村里要吃大锅饭了!”
婉儿也是哭笑不得,应道,“我还想和奶奶、四婶说说话呢,可惜挤不上去啊。方才已经开仓放了一百斤白米出来,村里肯定是要热闹一下了。”
家安同村长和赵叔等老人家说了几句,也是上前接了小侄子逗着,陪着嫂子和妹妹,多问了几句兄弟们的事。
从桥头到新村,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也有将近二里路。
但众人说说笑笑,待得到李家宅院门前,都是有些意犹未尽,没说痛快啊。
到底还是村长开始撵人,他挥舞着烟袋锅儿,嚷着,“让老夫人和四夫人先歇歇,咱们赶紧忙起来。该杀猪杀猪,该杀鸡杀鸡,饭菜做好,就好好热闹一下。”
众人都是欢快应声,纷纷忙起来。
虽然这两年,村里添了不少人口,几乎翻山越岭一起搏命的乡亲只占一半了。
但一些老传统却一点儿都没改变,比如这个喜庆时刻必吃大锅饭。
老少爷们凑一起,喝着酒吹着牛,说说当年,各个都是神勇无敌。
妇人孩子们也坐一处,显摆一下自己的银镯子,家里新添的大胖孙子。
他们不是想让人羡慕嫉妒,实在是感激。
感激当初咬牙千里逃荒,感激李家带他们开辟了碎金滩这处新家园。
每每大灶上烧了火,肥猪的惨叫声声,香气飘出多远,就是村里最幸福的时候。
平日谁家有个吵嘴磕绊,有个斤斤计较,这个时候,互相喝碗酒,说两句软话也就过去了。
李家是所有人的主心骨和领头羊,这事实从来没有改变过。
今日迎接回归,当然要热闹上加热闹,彻底欢快起来啊!
李老太和陶红英婆媳两个,一直都是最受村里老少妇人的喜爱和拥护。
倒也不是村里人不喜欢婉儿或者文娟,甚至赵玉茹。
实在是赵玉茹话少,性子也温和,不是八卦的好对象。
婉儿和文娟更是闺秀,自小读书写字,同村里众人总有那么一点儿隔阂,敬重有余,亲近不足。
不像陶红英脾气爽利,说话干脆,村里妇人敢跟着她拍着大腿哈哈笑,说起八卦来,有什么倒什么。
但对上婉儿和文娟,话到嘴边都要组织的文雅一些才敢出口……
进了自家后院,村人留在前边,李老太才长松一口气,笑道,“村里人实在太热情了,还是家里热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