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点将

魔临 纯洁滴小龙 3379 字 2个月前

南方的楚国这次吃了这么大一个亏,皇室和屈氏都丢了面子,虽说现在双方默契各自退兵停战了,但一旦再起刀兵,雪海关的这一支兵马,是必然要南下的。

否则,楚人一旦入晋,拓开了晋地,那么雪海关顷刻间就将沦为一座孤岛。

再看看雪海关方圆百里,可见多少村落升起炊烟?又见多少城郭是真的有人居住的?

雪海关,能有今日景象,殊为不易啊。”

“张伯大,你到底站在哪边?”

张远山很平静地道:“我站在大燕这边,今日所见所闻,咱看,也就当看了,回去后,该传的话,也得传,但一不可添油加醋,二甚至得帮平野伯遮掩一二。”

“凭什么?”

“凭你就算是说了实话,咱们陛下也会嫌你烦!”

张远山的声音一下子提起来。

冯公公的气势当你馁了下去。

“冯公公,张某可是看在你我同行赶路这么多日子的份儿上才这般提点你几句,是,我是外臣,您是内臣;

内臣所需,乃是一个忠字,但那也得看在什么地方,外臣需要名声,梗着脖子故意和陛下对着干,陛下多半只是笑笑;内臣,你需要名声做什么?”

“杂家……”

“话,张某就说到这儿了,其实这些话张某就算不说,等回去后,魏公公肯定也会与你说的。

想想看平野伯身后站着谁吧,

靖南侯,六殿下,

哪个是你惹得起的?

退一万步说,不看别人,就看眼下这平野伯,陛下赞其为大燕下一代军中砥柱,你推得动么?

找台阶踩着上去,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有些台阶上,可全都是毒刺。

甚至,今日这事,但凡有太过明显不利于平野伯的风声传出去,这口锅,也都是咱们俩来背。”

“杂家,明白了。”

“那就请冯公公收了这神通吧?”

冯观袖子一挥,桌旁的水雾顷刻散去。

张远山用筷子指了指这酸菜鱼,

道:

“多吃点儿,雪原池子里才有的鱼,别的地方想吃也吃不到呢。”

冯公公又夹了一筷子鱼片送入嘴里,

道:

“确实鲜美。”

……

小亭,灯笼,瓜子。

梁程坐在瞎子对面,

问道:

“怎么不去监听一下?”

瞎子摇摇头,道:“他们说什么,并不重要,而且也很好猜;

无非是一腹诽,二不满,三发泄,四自我调解,五看现实,六认命。”

“这样子听起来,确实没什么意思。”

“是啊。”

“这次入京,你规划好了么?”

“哪来得及,只能路上再好好盘算盘算,不同于上次主上自己进京,那时的他,只是靖南侯身边的一个配角,这一次,却是要做那当红花旦的。”

“人手,好像不够。”梁程说道。

三儿还在梁国,阿铭依旧沉睡,四娘受伤且雪海关必须留瞎子或者四娘其中一个负责运营,梁程自己,也是要留下来统兵的。

然而,

听到这话,

瞎子却笑了,

道:

“没事儿,咱有现成的帮手。”

……

偏房,茶桌,两盘点心,一壶葡萄酿。

四娘端起小杯,

熊丽箐和柳如卿马上也端起自己面前的杯子。

“妹妹们,这葡萄酿虽说喝起来酸酸甜甜,但喝多了,也容易上头,我呢,是喝不醉的,你们随意就好。”

以前四娘开青楼开会所时,那可真是各种酒当水来喝的。

“姐姐有雅兴,妹妹自当尽力奉陪。”柳如卿小声道。

“就是,就是,今儿个我也高兴呢,擂鼓擂得可欢了,若是在大楚,皇兄必然会责罚我,但他只是笑笑。”

公主明显是有点喝多了,在此时说这些话,很容易让人理解成炫耀和我正得宠的显摆。

四娘没生气,这妮子今儿是玩儿疯了,加上葡萄酿一熏,已然是完全放开了,倒还真有些天真可爱。

柳如卿是不敢生气的,她压根就没想着去争什么位置。

一个是公主,一个是连公主都小心逢迎的女人,她柳如卿,怎么争?

“今儿的事,我也听说了,没得说,给自家男人长脸了,来,姐姐敬你一杯。”

熊丽箐和公主碰了一杯,

一口饮尽,

随即道:

“我还以为姐姐会骂我不守规矩呢。”

“看情况,看时候,你心里也是应该清楚的,倒也是难为你了,至少这一年来,不少时候,都得拿你出来撑个面子。

只不过这鼓,你得练练,听说身姿倒是曼妙得很,但敲得,实在是不怎么样。”

“练鼓?”

“就当强身健体了,日后若是有机会,战阵之时,男人在前面率军厮杀,你在后面擂鼓,倒也算是一段佳话。”

“那姐姐你呢?”

“我自是陪在他身边的,得帮他挡刀。”

四娘这真不是在说情话,因为很大可能主上暴毙,他们这些魔王也会跟着一起玩完。

所以,在战场上,如果条件允许,魔王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帮郑凡挡刀。

只是,这话落在熊丽箐的耳里,就感觉不一样了。

“姐姐,你教我习武吧。”

“不教。”

“为何?”

“嫌麻烦,你要是觉得学擂鼓太枯燥单一,那没事儿时,可以再跟我学学针线活。”

“针线活?”

柳如卿则小声道:“奴婢倒是会一些的。”

四娘“嗯”了一声,对柳如卿道:“你会我倒是不稀奇。”

这时,肖一波站在屋外禀报道:

“如卿姑娘,家里来信了。”

柳如卿闻言,脸上马上露出喜色。

四娘指了指外头,道:

“去看信吧。”

“多谢姐姐,奴婢先告退。”

在这个时候,一封家书,确实对异乡人是一种极大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