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静萍闻言,看了看花容月貌的女儿,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事到如今还有什么法子,你只能好好读书,在这回的女子科举中考得丹冠,或许能得陛下的青眼吧。”
一听丹冠二字,李桃扇就觉得头疼。从前还是要自己进殿试,现在就变成了要考得丹冠了。她怎么活得这么累啊。
娘亲犹在耳边念叨个不听,李桃扇根本听不进去了,捂着耳朵跑出了房间。
与此同时,皇帝正领着跟前的大太监在一份空白的纸张上动手脚。“不对不对,不能这么写,这么写显得不够有威胁。这样,就写若不许我部公主嫁太子为妃,当亲提五万兵,夺尔盛国,杀尔……”
大太监吓得手都抖了,“陛,陛下,奴才不敢这么写啊。”
皇帝一脚踹上去。“混账,你不敢写,让朕自己写?朕要是自己写,那小子该认出朕的笔迹了。”
“您,您这是何苦啊。”大太监不解道。
“你懂什么。”若不经受些考验,他怎知自己的心意真假,是否长久?皇帝自视对这个儿子还是了解的。
大太监长叹了一声。回部头领早在两三年前就归降大盛了,也不知这一招,能不能瞒过太子爷。
然后皇帝做事又岂会有遗漏。上到大将军,下到户部的一些银钱使,皇帝早已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只等林揽熙送贵妃省亲回来,便是一招大棋。
作者有话说:
抱歉,昨天更少了。今天是婳婳s知音大姐姐的一天,哈哈
第38章
国子学府早在灾民褪去后的几日便如常授课了。因林揽熙忙于赈灾,所以一直由陈耿代为教授雪沁馆的琴艺课。
李清婳时而会去上一节琴艺课,以免琴艺生疏。但多数时候,她都是待在雪沁馆里捧着书读。而像她这样的贵女公子们都不在少数。特别是那些即将参加明年科举的公子们,更是很少去上琴艺这种锦上添花的课的。
这会,李桃扇也没去上琴艺课。倒不是她不想,而是她正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这儿。她一度以为贵妃娘娘是在太傅府宣旨,这旨意最多也只有李家人知道罢了。然而,她大大低估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句话的意味。
因皇帝刻意低调宣旨,所以那罪名的确是没传出去,不过李诚业被贬官的事却是摆在面上的。而金氏接连拒绝了好几位官眷的宴席邀请,也让大伙猜度出一二。更有一些聪明的,已经将赈灾之时那发放肉粥和故意在城门口大肆施粥的事与小李府联系到了一起。
所以李桃扇每次来读书都会被人指指点点的。她受不了这种折磨了。最后以至于连曹雪柔也过来问她,你娘亲怎么不来我们府上呢?
李桃扇这才知道,原来在盛京城里,皇帝的一道责罚是足以压垮一座府邸的。好在,国子学府的府首倒是没说什么。毕竟,官场沉浮,人家见得多了,不至于因此跟一个孩子过不去。
但李桃扇自己受不了那些眼光,便跟夫子告了假,说是要回府暂休一段时日。她打算回府好好请一位夫子单独授课,等到初试的日子再回到国子学府来,一展头角。
她要赢得初试的第一名,让那些在背后指指点点的人只有羡慕的份儿。
与此同时,林揽熙正一脸忌恨地坐在自己的茶室里,望着眼前的一张回部来书发怔。就在今早,他刚刚从御书房回来。眼看着老头子愁得满脸困苦的样子,指着这张文书道:“熙儿啊,朕实在是没法子了。你瞧瞧,这可如何是好啊?因福州赈灾一事,国库如今空虚得很,现银现粮都不剩甚多,断然支撑不了与回部的苦战。”
接着,是大将军出面。他倒是愿意一战,只不过是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回部如今的兵强马壮,以及回部如今取得了多少临近邦国的支持。到最后,他重重地叹了一句,若是坚持苦战,只怕,只怕我大盛,国命危矣。
这样的话,若非是事实,哪位臣子也不敢擅讲。
之后,户部工部都冒出来说话。总之就是三个字,战,必败。
到最后,御书房只剩了两个人。皇帝蹙着眉头,看着林揽熙道:“熙儿啊,要不你就委屈一下吧。娶回部公主为太子妃,也是权宜之计。等过两年我大盛国力回复,你亦可废妃再娶,或是干脆将人送回去。”
林揽熙懒懒嗤笑了一声。“原来天子也要受人威胁吗?父皇未免太没有出息了。”
赵平胤差点就要拍着桌案说你老子早就把回部给铲平了。可惜,他想着儿子的终身大事,还是装出十分痛苦的样子,慨叹道:“父皇但凡有别的法子,也不想用你的婚事来做文章了。可惜啊,身为太子,就是要承担起为国的使命来。此刻不过是让你娶妻罢了,往后若是要你的命,只要能保住大盛,你也要乖乖送过去。为臣民的帝王,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