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并没有什么变化,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和当年朱棣离开时并没有分别。
即便是文武百官,似乎都没有受过任何的惊吓,一切……都如此的平静,平静得让朱棣有些不太适应。
唯一不同的,就是过了朝阳门悬挂于城楼上示众的尸首,朱棣在这里驻足,淡淡地道:“那是何人?”
朱高邃在旁伴驾,连忙答道:“那是敌酋马哈木,还有他的孙子也先,此外,还有鞑靼部的敌酋乌雅卓……”
朱棣不由感慨,道:“马哈木这个人,朕和他也算是打过交道,北元四分五裂,各路豪杰纷纷而起,这个马哈木趁势而起,也算是时势英雄,他以准格尔部为骨干,侵吞无数部族,又立黄金家族的后人为汗,挟天子而令诸侯,是个枭雄,想不到也有今日。”
朱棣的唏嘘不是没有道理。
对于这个马哈木,朱棣确实了若指掌,即便是做了天子,朱棣的心里也不曾对大漠的北元残余有丝毫的松懈,这几年,马哈木就是他最关注的一个,此人狡诈无比,是大漠之中一个不可小视的人物,朱棣原以为将此人打倒的会是自己,只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个马哈木竟然折在了一群无名之辈的手里,想必……马哈木会死不瞑目吧。
朱棣站着那儿,远远眺望马哈木的尸首,心里倒并没有丝毫的怜悯,只是感慨了一番,旋即继续前行。
浩浩荡荡的人亦步亦趋的跟在天子的身后,两侧的街道也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通往紫禁城的街道已被净空,两道上倒是有不少百姓,纷纷拜倒。
一切……都如此的井然有序,朱棣忍不住微微一笑道:“倒是辛苦了诸卿。”
这本来只是一件很随意的话,谁知这时。那兵部尚书周力帆却是道:“陛下,微臣人等哪里当得了辛苦二字,不过是依命行事罢了,若非赵王殿下指挥若定,布置妥当……”
朱棣微微愕然,他不由觉得有些奇怪。
可是这周力帆在说话的时候。其他的大臣竟纷纷点头。
朱棣原以为这事应当是京师之中德高望重的大臣所布置出来的,可是谁曾想到,大家却都异口同声的道是赵王的手笔。
按说,这赵王只是个藩王,在大明朝。百官什么都怕,唯一不怕的就是藩王,相反,为藩王说好话反而是禁忌,你看那御史,隔三差五都在弹劾藩王的过失,至于赵王,更是藩王中的典范。他的凶名,还有诸多斑斑恶迹,早已在都察院里挂了号了。
也就是说。在场的这些人实在没有必要为赵王说话,因为拍赵王的马屁不会有任何的好处,甚至有可能会被人指责。可是瞧大家一脸信服的样子,纷纷点头,如此说来,京师里的事还真是赵王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