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结了,不赚钱是我早就想到的,作为一部国产纪录片,能进院线就是成功了,何况我们还拿到了一千多万票房,这个票房,不比一些电影的票房差了。”张谭看很开,毕竟这本就是用来刷逼格的片子。
他上辈子亲眼见证《新年》票房扑街,这辈子还拍出来,自然早就做好失败准备。
面对张谭的满不在乎,李艳好笑的摇摇头,便不再提这茬了。和张谭合作七八年时间了,李艳焉能不知道张谭的脾气味,赚钱在他心目中,绝对不是多么重要的份量。兴趣和爱好,才是他的追求。
这个追求,李艳十分理解。
年少就成名,庐影的盈利不多说,只他旗下的庐州工作室每年就有上千万版权费用,更有微-博公司这个估值快到十亿、一旦上市不可估量的互联网公司,而且还和雷军一起合作、成立了天使投资基金。
钱是一点不缺,自然会追求钱以外的东西。
在没几天后的一场记者会上,李艳回答《新年》扑街的问题时,就很从容的侃侃而谈:“谭导在开拍《新年》的时候,就没想过要赚钱,他是一个兴趣决定工作方向的人。纪录片一向是国内的薄弱环节,他拍摄纪录片并非从商业目的出发。”
“我们在公司会议讨论的时候,就没有做过盈利的预期,庐影从一开始的定位就不是赚钱,而是谭导实现自己兴趣的平台。拍摄《新年》制作成电影规格,只是给中国纪录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
“这个探索显然是有意义的,《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全国,带动了没事热潮,也引起了大众对纪录片的关注。《新年》票房不好,但是并未亏本,一千多万的票房,是非常超过预期的成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纪录片事业,会越来越兴旺。”
“其实《新年》的问题还在于,国内对纪录片进院线的不理解,并非是质量不好。在我们收到的评价中,好几家大型的电影评分网站,都给予了超过85分以上的评分。”
“我昨天还浏览了一下《新年》的官方微-博,发现下面只有一个人留言说‘就是那点吃的,没什么意思’,其余我翻了好几页留言,全是好评。《新年》刚上映那会,我有个朋友本来春节不想回家了,但是过几天打电话给我,他已经买票回家了,因为《新年》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