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页

这就是他的第三个焦点了。

他翻开所有参与心理干预活动的学生们的资料,找到那些愿意留下联系方式的学生文件,照着上面的联系途径开始寻找愿意开口的人。

说实话,比例上来说留下的不多,可总数来讲还是有好几百人的。关若鹜的重点,放在了有自杀者的四个班级。

在这里要稍微说明一下每名自杀学生的分布。

七名学生,分别分布在四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别是2人,3人,1人,1人。其中,2人所在的班级就是第一名自杀学生所在的班级。

第一个学生的自杀无论什么原因,现在看来都比较独立,至少在调查资料中显示他和后面六个人之前没多大关系。

而最后一个学生的自杀也比较说得通,因为他碰巧看到了前一个学生的自杀。这种可怕的景象,很可能多少心理干预都抵不过一个噩梦。他最终捱不过,跟着轻生,至少比其他人说得通。

中间这五个到底怎么回事,现在就是关若鹜调查的重点,特别是其中五分之三居然还在同一个班。

一个班级,不到六十个人,聚集了三名自杀者,不可谓不高了。大学一年的所谓“自杀名额”都没这么多呢。而且关若鹜觉得这个班级最奇怪的一点是,它还不是第一名自杀者所在的班级。自杀念头来得如此之快,传染范围如此之大,实在蹊跷。

当然,这个蹊跷不仅是关若鹜发现了,早在之前楚越等人调查时、甚至是还在干预期间,就已经察觉了端倪。当时他们急于去阻止这种“病毒式”的扩散,给这个班级做了非常多的辅导预防工作,一时之间就耽误了调查工作。后来真正开始调查了,没多久徐老师的状态又被发现不对劲了,所以就耽搁了下来。

时至今日,资料上并未显示他们找到了什么特殊的原因,只标明了一个比较显而易见的状况——这个班级是年级成绩最好的班级,竞争压力太大,具备更容易触发轻生念头的条件。

关若鹜看到这些,当然觉得这里还是不应该戛然而止。于是翻看资料后,开始逐一联系留下了电话或者社交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