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陆译年父母不太愉快的会面,被时笺和陆译年共同粉饰——两人都默契地不提及此事,见面还是照往常的相处模式。
时笺实习去的是一档很有名的社会纪实调查类新闻节目,能够进这样好的组虽然离不开时笺的优秀履历,但也很大程度上是靠院系里老师的推荐。
报道的第一天,时笺在hr的带领下见了部门负责人,然后又领她去工位。
给时笺分配的直接负责人是一位近四十岁的资深记者崔成静,不过在外地采访,时笺还没见到本人。
她后座是前不久来的另一个实习生方敏,两人小声打过招呼,交换了院校信息。对方凑过来询问:“带你的是崔老师吗?”
时笺抿唇点头,礼尚往来:“你呢?”
“我啊,是刘老师。喏,就坐在那边,那个带黑框眼镜的。”女生悄悄指了一下,然后压低声音说,“我听说崔老师不好相处哦,很严厉的。”
话音刚落,部门领导端茶壶经过,对方赶忙转身,伏案看电脑。
hr把时笺和崔成静拉了个群,在里面艾特时笺:【崔老师,这是我们新来的实习生,您可以和她聊一聊,看看有什么活儿可以做。】
时笺捧着手机,小心翼翼地措辞:【崔老师,请您多多指教!您看方便加个微信吗?】
崔成静很快在群里冒泡——不愧是资深记者,风格一看就很干练,语句简短:【好,现在加我,打个电话。】
说实话时笺还是很紧张,她点击添加好友,对方秒速通过,下一秒微信电话就打来了。
一瞬间时笺心跳加速,慌忙拿上耳机,一边戴一边小跑到无人的茶水间,这才接通:“喂,崔老师您好……”
电话里的女性音色宽厚有力,不过语气淡得几乎不近人情:“时笺?做个自我介绍吧。”
时笺的实习经历几乎称得上是乏善可陈,没有能讲太久,就被崔成静打断:“ok,大概情况我了解了。是这样,我手头有个活需要你做,具体要求微信发你了,大概下午做出来给我就好。”
时笺有些跟不上她的节奏,刚应下来电话就挂断了。
崔成静在做的是某地区村里的化工染料厂污染的新闻,工厂私设暗管,违规排放剧毒污染物,非常严重地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健康。
崔成静想要了解污染程度,具体有什么样的化学物质,会引起什么危害,需要采访到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让时笺整理全国范围内有可能接受采访的化学方面或者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背景信息和联系方式,需要大概一百个左右。
时笺完全没有任何头绪,虽然她知道问这种问题很傻,但还是弱弱地发送:【崔老师,请问这种专家一般怎么找比较好呢?】
崔成静说:【网络检索,官网资料,邮箱,电话。】
时笺还是不太理解,多问了两句,对方回了条语音,隐约有些不耐烦:“就公开资料找,我说的还不够清楚吗?这些都是很基本的能力要求吧?”
时笺不敢再问了:【好的,您先忙,我马上来做。】
时笺按照自己的理解先尝试了一番,没有什么成果,她思来想去,直接微信私戳了系里一个和自己关系较好的学姐请求帮助。
连学姐都咋舌:【你一个新人,一上来就让你这么短时间找这么多数量?太顶了吧。】
学姐建议她,先去各大高校公开网页上找一找,所有专家的研究方向和擅长领域都有列示,比如环境系、化学系的教授。
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时笺埋头苦干,但是无奈第一次做类似的工作,效率特别缓慢,一上午才整理出二十个出头。
方敏去食堂吃饭的时候问时笺要不要同行,她想了想还是婉拒,自己去楼下咖啡厅买了一份三明治,草草解决了午餐。
刚吃完就收到崔成静的消息:【整理了多少?发我看看。】
下午上交,假设五点前需要完成。上午三小时她只找了20个专家,这么算下来后面就算一刻都不停歇也完不成100个。
势必要露拙,时笺顶着压力将自己做的excel表格发了过去,等待暴风雨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