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 75 章

小知县 桃花白茶 6481 字 17天前

明面跟实际不同,也只能忍了。

所以纪炀的条件放出去,其实听着跟另外三家差不多。

另外三家明面放出的条件是,租他们的田地,三成田税,四成田租。

纪炀县衙放出的条件为,租种他的荒地,需要开耕,所以三成田税,两成田租。

比其他家少的两成,只因为是要开荒,所以减免。

这样一平衡,纪炀给出的条件有那么点优惠,但又没那么突出。

踩着三家的底线在玩。

但也说了,这都是明面给的条件。

私底下三家肯定会强行加派。

而纪炀会如何,跟着他的人心里都清楚,纪炀明面上收五成,实际肯定会给很多优惠。

他向来不经手钱粮。

更不会真的问百姓手里要粮。

不过这事只有纪炀的人知道,纵然裴县令在这,他也没看明白。

他以为纪炀“懂事”,没有恶意跟三家抢佃户。

抢佃户这事,真的会让三家生气。

到时候知县大人肯定会遭殃。

如果大人开的条件太优惠,那三家的佃户肯定一窝蜂来找大人。

那三家土地大量撂荒,是会让三家立刻联合起来,着手对付知县大人的。

还好还好,这条件没那样夸张,估计只会过来一部分佃户。

在三家容忍范围之内。

纪炀自然是在计算。

他要给百姓优惠,但又不能直接触及三家利益。

别看这三家如今斗鸡眼一样。

如果自己在根基未稳的情况下,抢走他们的佃户,让他们没有种田的“工具人”,明日这三家就能暂时联合起来对付他。

他们自然不是真的心疼离开的佃户,只是心疼自己被抢了“工具”。

肯定会格外愤怒。

所以纪炀开出的条件只是看起来平平。

只有真正在官田上种地的人,才能体会到好处。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

一个人在公司上班,扣掉五险一金只有三千工资,你觉得比较少。

但其实他季度奖有二十万分红呢?发的还是二十薪呢?

二十薪的意思是,一年发二十个月工资,多出的八个月都用其他方式发到手里。

明面的工资条,跟实际到账,一直是两回事。

有的是到账更多,有的是到账更少,全看单位跟老板了。

不是纪炀故意要这么弯弯绕绕。

在不触及三家核心利益,在不让他们有危机感抱团的情况下,这种一步步蚕食的方法最稳固。

无论什么事都不能冒进。

改变向来不是个简单的事。

税改,田改,哪一次改变不是经过漫长挣扎。

公元八年,王莽篡汉,他面对的也是这种局面,豪强强占土地,百姓无田少田。

所以他要让天下土地收归王有,统称为“王田”,不准私人买卖,而且规定一家不能超过多少多少,否则要分给邻居等等,听着是不错,但结果呢?

当然他的田改并没有这样简单,其中有好有坏,但冒进跟想法不成熟以及跳过当时生产力来进行改变,必然行不通。

不仅豪强会反对,没有真正得到土地的百姓也会反对。

想法再好,也要符合当时的情况。

如果纪炀现在提出对标扶江县,让此地百姓田税都变成两成,开荒还减半。

明天他们这群人全都要死在太新县衙门里。

吴指挥使奔过来都没用。

不过没关系,他很有耐心慢慢种田。

几十年积成的旧疾,也没人指望一个多月给治好。

此事定下。

衙门这边也开始招佃户。

果然,因为明面上的条件差不多,三家并未过多注意。

而且三个地方加起来,一共四千五百亩荒地,能招走多少家佃户?

他们漏漏手指头就行了,不会损伤到他们的利益。

但三地百姓却对此事抱有极大热情。

赶在十二月二十前,所有田地都已经租种出去。

特别是裴地的官田,几乎被所有受了安置的百姓们疯抢。

裴地一共有一千五百亩荒地,租给了一两百户人家,这些人户以前都在裴家做事,还是头一次换主子。

其中就有纪炀刚到太新县,被监工鞭打的那个农户。

那个农户只是愣愣神,就被监工拿着鞭子抽,若不是知县大人拦下,他估计要被打个半死。

当时瞧着知县大人让人捆了监工,他心里别提多痛快了。

那会甚至想,就算事后恶棍报复,把他打死了,他都觉得值。

可事后有知县大人吩咐,他并未被报复,那监工看着他吹胡子瞪眼,却也不敢碰他。

这次要起兵祸时,知县大人又把他母亲娘子接到温暖的大房子里,他自然感激不尽。

所以一听说知县大人的官田里需要人耕种,他头一个就去报名!

他家带着母亲娘子,还有两个弟弟,一共租了十二亩田。

一般的田租都要提前交,如果不交的话,那就签个契约,证明你欠了地主家多少田租。

等到庄稼收获,交田租的时候再说,当然,这可不是无息贷款,到时候连本带利要一起还的!

这也是压榨百姓的一种手段。

这些豪强,可不是简简单单租地给百姓们种。

种地要租金,你没钱就写借条,借条的利息自然他们说了算。

回头还不上?那卖儿卖女,这总可以吧?

你家老婆典卖了吧?你自己,直接当我家奴仆好了。

对了,你家还要买种子吧?

还要用农具耕牛吧?

还不快来借高额贷款!不借?不借你们去哪种地?吃什么饭?

一家家的,都是这样被拖垮,都是被这样当奴隶用。

等于他们一年辛苦到头,反倒欠一屁股债,若再来个小病小灾,对他们无异于是灭顶之灾。

可他来知县大人这里签契约的时候,听到利息的时候使劲耳朵。

没看听错吧?

大人说,每亩地的产量高于一百二十斤,就不收利息?

假的吧?

负责签契约的玉县丞道:“你们耕种都是荒地,大人给你们放低了条件,念在开耕的份上,只要亩产过这个数,就免除你们田租的利息。”

“荒地嘛,自然不同。”

他却张张嘴,其实那地也不至于太荒。

前两年还有人耕种的,只是最近几年乱子太多,这才跑了的。

稍微翻翻,还是能用的。

可玉县丞并不让他说,只道:“相信知县大人。”

相信。

他肯定相信。

所有想去官田做事的佃户,都察觉出一丝不同。

至少现在衙门办差的人,特别是知县大人的人,不会对他们呼来喝去,手里更没有鞭子。

不懂的地方,还能反复问,不会挨打。

这日子。

是真的?

旁的不说,田租没有利息,已经让他们很多人松口气。

至于说什么亩产一百二十斤。

他们就算拼命也要做的,而且他们也会制肥,到时候多多施肥,多跑几趟挑水,一切都会好的。

相信知县大人,他们也只能相信了。

等到十二月二十三小年。

纪炀终于从这些公务里抽身,等他再看到五姑娘的时候,见她穿了简单利落的衣裳,正跟着韩家的大夫学把脉。

五姑娘见他眼神,颇有些不好意思,也知道纪炀不会阻拦,认真诊脉之后才去找纪炀。

纪炀手一伸:“帮我也看看?”

没想到五姑娘还真的把手指搭在纪炀脉搏上,认真道:“熬夜劳累,多歇歇,不用吃药。”

说过,两人都笑。

这还用诊脉吗,两人朝夕相处,这还不知道?

只不过最近太忙,不是这个先走,就是那个晚归。

这会也是抽空说会话。

但话还没落下,就见卫蓝领着人过来,卫蓝身后是四个书生模样打扮的人,其中两个看着风尘仆仆,应该是赶路而来。

卫蓝介绍道:“这两个是从隔壁今安县来的,另两个是太新县本地人,他们都是秀才之身,想求见韩潇韩先生,说以前是韩家私塾的学生。”

韩家私塾学生众多,指点过的也多。

裴县令就是其中之一,这四个更是。

他们听说韩潇韩先生跟着新知县过来,大家各自写了书信,凑了盘缠过来,想求见韩先生。

这约莫就是地方有个学儒的好处。

比扶江县乱百倍的地方,还能培养好几个秀才出来。

他们过来的目的显而易见,为了接下来秋试努力,自然要好夫子教导,韩潇就是附近最好的人选。

其中一个秀才开口拱手道:“其实,其实我们早知道您的名字,我们几人本想凑了钱去扶江县的。毕竟韩夫子他们都在那边,也有老师在。”

“对,原本打算攒两年就去,没想到,没想到您跟韩先生都来了太新县,所以,所以便冒昧打扰。”

纪炀看看他们,见四人的表情,就知道他们真的这样想。

想跟着老师去更安定一点的地方读书,没想到他们反而过来。

不过还知道他的名字?

纪炀笑:“那你们稍等,让人去问问韩潇在哪。”

五姑娘也笑:“我先去忙。”

纪炀点头,目送她给学习看诊。

他正好要回衙门,干脆去找找韩潇。

但纪炀没看到背后四个书生秀才的眼神,所有人都是同一个表情。

这就是纪炀啊!

他们虽然人在灌江府,可也知道纪炀的。

因为听说韩夫子举家搬到扶江县之后,他们就在了解扶江县的情况。

越了解,越敬佩这位知县大人。

这也是他们四个想去扶江县的原因之一。

便是中不了举人,留在那教教学生,好好生活也行?

反正比灌江府强的。

谁料他们还没凑够盘缠,纪炀纪知县,加上韩家家主韩潇,就来了灌江府?还到了太新县?

原本内心还在犹豫,可近来发生的事,让他们急切想来太新县衙门,更不知到底是想见韩潇韩家主,继续拜师读书。

还是想要追随这位在灌江府不是很有名气,但实在厉害的小知县纪炀。

这会见到本人,谁眼中不透着激动。

纪炀在跟韩潇说学生的事,丝毫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被追随的对象。

韩潇对学生们倒还好,指点他们学问对他来说并不费事。

但他却看向纪炀,摸摸下巴道:“对了,你是不是很久没读书了。”

???

不是吧?

“从扶江县离开,你在潞州,又去汴京,现在在此。应该是没空的。”韩潇下定决心,“之前你的文章,考个秀才,勉强中举不成问题。”

“反正马上过年,接下来都会很清闲,要不然趁这个时间,读些晦涩的书?”

在扶江县,韩潇就一副劝学的模样。

但那会不是很熟,也只能扭扭捏捏来劝。

纪炀知道,他是可惜自己不能去科举了。

现在呢?

现在熟悉了。

就直接开始劝了???

他刚从公务里脱身走两圈啊!

“这事正好提醒我了,我单独给你出试题。”韩潇拍拍纪炀肩膀,自己不会觉得辛苦的!

只要能让纪炀文章越来越好,这条路越来越通畅!他也算对得起自己读过的书了!

当天晚上,纪炀面对厚厚的试题无语凝咽。

行吧。

虽然他见过皇上,斗过豪强,宰过匪徒。

这作业,该做还是要做。

写吧,写到开春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