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到了秋收的时候,上河村的人都陆陆续续的忙了起来,地里活不少,但村民们一个个喜气洋洋的,想到两个月前吃的那场流水酒席,至今都在津津乐道。

两个月前,县里传回了消息,村东头老吴家的儿子吴松高中了,殿试的时候也拿了个好名次,二甲十二名,如今就要在京城做大官了。

吴家人在办完酒席之后就举家搬迁去了京城,日后可都是要过上好日子了。

在他们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这可是头一回啊,之前村里学问最好的不过是学堂的先生,是个童生。

上河村的人是做梦也没想到,他们村里居然就这么出了一个大官,还是在京城当官的,消息一出,不少人都红了眼了,老童生的学堂一下子送来了不少学子。

甚至那些刚成亲的不久的男子都来读书了,只为日后发达,有个一官半职,在也不用去地里刨食,还能光宗耀祖。

想当年,吴松也是十六七的年纪才开蒙去读书的,如今不到而立之年,还把书给读出来了,一家子连带着嫁出去的姐姐,入赘的哥哥,都跟着沾了不少光,都带着家里人去投奔这个有了出息的弟弟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每次听到村民们说这些事情,绣花娘是悔的是肠子都青了,可怜她那女儿,是个没福气的,这女婿一发达了,竟一病不起,还不到半个月,人就走了。

十多年前,绣花十六,吴家小子也才刚开始读书不久,吴母为了儿子给说亲,把嘴皮子都磨破了,无一人愿意嫁女。

绣花娘想到吴家小子现在开始读书,是晚了点,但日后不好说,便把女儿嫁了过去,即便日后他无官无职,读过书的人,在镇里谋生不难,总比靠天吃饭强,女儿日后也能过得好一点。

可她怎么也没想到女儿因此早逝,女婿如今如此发达,别人不知,她如何能不知,这么些年没有绣花勤勤恳恳,起早贪黑的干活,他吴松怎么能读的好书,她那娘什么都不干,哥哥姐姐更是别提了。

可怜女儿因此累病最终去世,吴松高中了,日后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想到这些,半夜三更的,绣花娘在屋里又开始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