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页

于是闻月再把画了快有三百页的素描簿递给骆家诚。

三者对着看,骆家诚完全理解了闻月的创作意图。他虽不知道闻月的灵感来源于哪里,但他可以确定,闻月想要画的东西是前所未见、前所未有的!

“……如果你坚持要参加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满打满算你也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你完不成的。”

“你的这个想法如果给别的画家,就是三年也未必能完成!”

不是骆家诚想否定闻月的努力。正相反,正是因为理解了闻月的这个想法有多先锋,骆家诚才不愿意闻月逼迫自己在三个月内完成这幅画。

从一般人的视角来说,绘画都是2d图像。所有的内容都在一个平面内展现。

但如果实际去看名画,就能看到画布上的颜料凹-凸起伏,形成特定的纹理,这便是画家的笔触。

笔触能让人感觉到流动,比如光的流动,空气的流动,衣服褶皱的流动。这是因为纹理可以起到引导人目光的作用。

笔触本身存在高低起伏,光打在其上,便会形成复杂的折射。人的裸眼可以将这些折射信息收集起来反馈给大脑认知。非实物的绘画、比如绘画的2d图片却无法保存人类裸眼可见的所有反射信息,使得大量反射信息遭到丢失。

这也是许多名画只看图片令人感觉“平平无奇”、许多人觉得“这种程度我也能画”的缘由。

闻月想要画的《白洞》不仅仅是一幅油画。她的构想里,《白洞》几乎是一幅纸上雕塑。

她打算以白色颜料在白色的画布上以堆叠色块与笔触的方式造出一幅从侧面也能成画的作品。

这种创作形式不算是前无古人。3d打印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现在,运用3d打印技术来制作雕塑的先锋雕塑家已经完成过类似的作品。还有人运用镜面对光的折射进行创作,使作品乍一看不知所谓,等光一打便折射出其所表现的内涵。

问题是,这些都不是三个月内能完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