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五十九章 勿忘三途苦(4)

十二年,故人戏 !</p>

他沉默片刻,继续道:“最后我还是不忍心,我不甘心,不想沈家一个人都不剩。在抄家前,让侗汌带着钱找人疏通此案,却被我大哥发现了这件事。只好不了了之。”</p>

傅侗文后来回想,父亲怀疑他参与革命,也必定和此事有关。母亲能知道沈家是他一个心结,也一定源于当时的行贿。</p>

“你父亲曾怀疑你二哥也参与革命,可你二哥从未承认过。你父亲说,倘若沈家十几个弟子和他都死了,希望我能见一见你二哥。我想到你父亲的话,命人在行刑前救下你二哥,”他回忆当时的情景,“最后也失败了,幸好,他们意外带回了你。”</p>

不,绝不是意外。</p>

二哥</p>

沈奚突然全明白了。为什么二哥会是送自己离开的人,为什么他知道全部的事,还在笑着嘱咐自己要忘记沈家,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那天夜里,二哥悄然把她从卧房里抱出来,避开奶妈和丫鬟,避开家里的人,他是想要把唯一活命的机会给自己</p>

月下,二哥走在后花园里的脚步声还在耳边,他经过那些个院子,可曾心中酸涩,不能救出所有的弟弟妹妹?他走得急,走到不稳,两次都要摔跤。二哥是富贵公子,平日里端着架子,怎会有那样狼狈?那可是怀抱六岁的她,敢放言说日后把半个广州城掏空了,买给她做嫁妆的二哥。</p>

他踏着青苔碎石路,赶的是最后的生路。</p>

月色如华,锦缎似地铺在脚前,她犹然记得,自己要上马车前,低头看到二哥的皮鞋上有泥土,裤脚也是脏的</p>

二哥将大义、将日后,将前途的路都告诉她。她似懂非懂,只晓得要逃命。</p>

临别,他想给她留点东西,可摸遍浑身上下,连块像样的玉佩、指环都没有。古人生离死别都讲究要这种物事,可他没习惯戴这些,连钢笔也没有,钢笔别在西装外套的口袋上,他怕下人们注意他,在将近年关的深夜里没拿外衣,衬衫长裤就出来了。</p>

后来仿佛是窘迫于自己的慌张,又遗憾于今生就此别过,再无相见的缘分,二哥把她的双手攥着,反复搓热着:“二哥没什么能给你的了,央央,日后到哪里,做什么,是生是死都要活得像沈家人,”搓不热她的手,是来不及了,“北京冷,不比在广州。”</p>

这是二哥最后留给她的话,说北京城是个比广州冷的地方。</p>

可他永远不会知道,这个小妹妹辗转逃命大半年,入京时已是六月。</p>

沈奚眼泪涌上来,堵住喉咙,猛地抽回两只手,捂住自己的双眼。</p>

她渐渐喘不上气,抓着自己的连身裙前襟,急促呼吸着。她的喉咙和气管都像被什么堵住了,进不得氧气,发不出声音。</p>

傅侗文发现她的身体在颤抖,握她双手,是滚烫的:“不舒服?”</p>

沈奚声音沙哑,低声祈求:“不要停”</p>

她的悲恸,无限被放大在灯下、眼前。</p>

傅侗文看着这样的沈奚,何曾不心疼,他甚至庆幸她还肯让自己握住双手。对于她来说,自己还是可以相信的人,哪怕他将这件家族往事隐瞒了这么久。</p>

他用手掌抹掉她的眼泪:“你入京时,侗汌刚离世。因为侗汌行贿的事情,父亲和大哥已经怀疑我,当时我不能再送走你。于是只好把你养在烟花馆里,把你当成我豢养的幼女,才没有人怀疑你的身世。”</p>

他又道:“当时傅家正盛,我并不想让你知道家仇,凭你一人的力,除了送死什么都做不到。但只要我活着,就会保你日后的锦绣前程,日后的平安一生。”</p>

原来在烟花馆外,轿车里的傅三说出这句话,并不是随心而想。</p>

他说:我能保她今夜,就能保她一世。</p>

她想错了,全想错了。这不是一句旧时代英雄式的示威,也不是一句笃定的预言,而是他压在心头多年的话。</p>

“你会平安一生,嫁给一个普通但富有的人结婚生子,沈家的财富,我都会还给你,”傅侗文低声道,“宛央,我对你说我曾以父子礼,为人守孝三年,就是为你的父亲。沈家不该亡,我也不会让沈家亡。从我为你父亲守孝开始,我就姓沈了,我日后的子孙也都会姓沈,延广州沈家血脉,上广州沈家的族谱。”</p>

“三年后,守孝期满,我才去了解你的姓名身份,是沈家哪一房的,生母是谁?沈宛央,宛在水中央”</p>

讲到这里,广州沈家的旧案已结束。</p>

余下就是沈宛央和傅侗文的事情了。</p>

三年守孝期满,他拿到沈家几张黑白相片,其中一张背面写着:宛央,宛在水中央。</p>

照片里她十岁的模样,穿着旧式的裙褂,脖上却围着一条小小狐尾,挽着清末的少女发髻,手中握着一把合拢的折扇,惊讶地望着镜头。虽面容端庄,如初开的牡丹花,可眼神出卖了她。傅侗文猜测,是西洋相师点燃镁光粉后,吓到了她,才有这错愕慌乱的相片。</p>

他将她视作妹妹,并没有要见面的打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