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节

宁得觉得,想做好一家企业,最重要的还是用人。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让他去做最擅长的事,就算不能事半功倍,但也不会浪费资源。</p>

萍花就是他看好的人。</p>

这个小姐姐,刚来的时候基本是社交自闭,几乎不与任何人接触或交谈。大家除了知道知道她的来历,看到她脸上的青印,余下几乎一无所知。</p>

但是很,萍花就抓住命运给予的第一次机会,她接下了别人都不敢接或是不屑接的工作,成为墨宗第一也是目前唯一的劁猪匠,成功在宗门站稳了脚跟,并且让大老板宁非注意到她。</p>

接下来,她又一个人承包了养猪的活计,展示了自己强大的工作能力。有了这样的铺垫,第二次机会很到来,她得到了和秋婆婆一起做纺织机的机会。</p>

萍花的胆子很大,一旦认准就不回头,不畏惧男女大防,不在意外人的眼光,和技术骨干刘通一起,成功晋升为纺织机研发小组的核心成员。</p>

宁非很欣赏这种敢想、敢拼、敢闯的劲头。</p>

织布坊是九凌湖新城开工建设的第一个轻工业,是工业区的重要组成,他需要一个有魄力有胆识的人负责管理和运营。</p>

而这一点,正是他接下来要考较萍花小姐姐的关键。</p>

“人都到齐了,那就开始说正事。”</p>

宁非在最前面的桌前坐下,从怀里摸出那个桦树皮小本本。</p>

“可能大家也猜到了,今天找各位过来,主要是为了织布纺的事儿。”</p>

“刘通他们已经把新的织布机造出来了。接下来这段时间,宗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织布坊的建设上。”</p>

他先看了下土木组的鱼山。</p>

“鱼老,之前我给鱼忻的规划图,研究的怎么样了?”</p>

听到矩子问话,鱼山马上站起身,将土木组研究下水管规划图的进度汇报了一下。</p>

前些天宁非将一卷图纸给了土木组,要大家琢磨一下新城的下路,顺便试制一下陶瓷管道。</p>

墨宗本就能制陶,烧瓷和制陶本就是层窗户纸,现在铁匠坊又能造出耐烧高温的焦炭,墨宗史上第一批瓷器很出炉。</p>

不过因为有个对艺术不太感冒的理工矩子,这些精美的瓷器并没有被当做装饰品对待,而是成为了九凌新城下水管的主力组成。</p>

直到几百年后,有远来的吟游诗人来到这个被称为传的城市,亲眼看到下水管道都是在外界卖出天价的昂贵瓷器,才忍不住脑洞大开,写出了“九凌城遍地黄金瓷器,水有奶奶流蜜”的史诗咏叹调,竟然还流传了千百年。</p>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九凌城的主人还在为第一个轻工业单元的落地煞费苦心。</p>

宁非看向谢增和木东来。</p>

“谢老,木老,刘通已经把织布机造好了,接下来你们要去尽造一批机器出来,”他眼神没动,却直接点了萍花的名字。</p>

“萍花姐,你们现在需要多少织布机?”</p>

萍花怔愣了一下,略有些仓促地起身。</p>

“现在参加织布课的有32人,两个年纪比较小的可能不太会操作,至少需要30台。”</p>

“另外,”她定了定神,很恢复了冷静,又继续说道。</p>

“还有些婶子和阿姊说家有姊妹想要过来做工,但我们都没让她们过来,如果要算上这些人,至少还要加15台左右。”</p>

宁非点了点头,心给萍花点了个赞。</p>

是个有心人,心思也在织布坊上,没让他失望。</p>

“布坊还没建成,暂时不要让这些人来。”</p>

宁非摇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