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 明正文完(一更)

朱祁钰仰面看到天边被哭声惊动腾空而起的飞鸟,有着轻巧的羽翼直上青云,鸟鸣清脆。

“再见,小钰。”

再见

我的亲人。

上皇丧仪期间,天下缟素。

高朝溪亦是一身素白,奉召入乾清宫见景泰帝。

她神色很平静宁和,比起悲伤,早知晓所有的她,更多是怀念。挚友归乡,哪怕此生不见,也为之欣然有慰。

晌午入殿,待高朝溪自乾清宫出来时,已然是接近日暮。

她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喉咙说了太多话,最后她的嗓子都是哑的,去找物柔要一剂药吃吃。

而兵部尚书兼少保于谦,于此日暮时分奉召入乾清宫。

他才走到院中,就从开着的半扇窗处,看到了坐在那里的景泰帝。

一如多年前,他们一并入此院,看到坐在窗后的正统帝。

两人隔窗对望的须臾,于谦已然心有所感。

果然才入内,就听皇帝第一句话就是“肃愍这个谥号不好”

于谦更加确定陛下,

都知道了啊。

高朝溪如皇帝所言万勿隐瞒,将她所知一一道出。

其实在她心里,也想为最好的朋友说出她曾经做的事情,曾经让这世上免于遭遇的灾祸。

于是,这景泰十四年的景泰帝,隔着遥远的时空不满道“肃愍这个谥号不好,忠肃也不够好。”

谥法有言貌恭心敬曰“肃”,“在国逢难曰“愍”。

故而为国捐躯的臣子常得此谥。

明英宗死后,于谦得以平反,朝廷赐此谥号。

直到万历朝,再有官员为其鸣不平于少保卫安宗社,实乃挽扶社稷定国之大功,更为奸臣所害,只得肃愍二字为谥号,实不足矣。

于是经礼部议定,改于少保谥号为“忠肃”,为其修筑乡祠。

谥法临患不忘国曰忠;危身奉上曰忠。

这于臣子已然是上谥。

然而,于谦见皇帝拿起案上的黄纸,上面端正书写了“文正”二字。

“陛下实不必如此。”

自宋代以后,因司马光在论夏竦谥状中写过“今乃谥以文正二者,谥之至美,无以复加。”,文正就成为了后面朝代阁籍特载不宜轻用的谥号,大明开国至今,还没有一个臣子得此谥号。

然而景泰帝不肯再讨论这件事,表示朕偏要如此。

“若有世,朕不得帝陵宗庙,卿不得谥”

甚至夺门之变后,君臣再也不可能见一面太上皇朱祁镇重新登基的正午,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执少保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于谦等人于锦衣卫狱1

六日后的正月二十三,于谦遇害。

不足一月后的二月十九,已被废为亲王幽闭的景泰帝过世。

一无庙号帝陵,一无谥号祭享。

朱祁钰再次强调“朕很喜欢文正这个谥号,卿百年后亦当配此谥。”

于谦静默片刻,方才行礼“那臣谢过陛下。”

景泰十四年上皇丧仪后,皇帝因哀毁过礼龙体不安,付太子监国。陛下本人则搬到西苑一处新的宫苑去修养病体。

群臣见这熟悉的前奏,也就基本心知肚明。

直到景泰朝最后一道圣旨落下

为少保于谦提前定下谥号“文正”,并晓谕新帝,来日于少保配享其帝王庙庭。

又是一年春日。

朱祁钰走到安宁宫正殿坐下来。

他依旧没有去坐主位,还是如弟弟拜访长姐一般,在客座上稍候。

好像依旧会有宦官进去传信,好像他走进门依旧能看到在摇椅上抱着猫摇啊摇的熟悉身影。

庭院寂静。

朱祁钰望着对面的墙壁,看着挂了十余年的乐天居士的诗词慵不能。

“架上非无书,眼慵不能看”

清晰笑声在耳边响起,带着他熟悉的,哪怕感慨也是懒洋洋的语气“这就是我余生想过的日子啊。”

你去过这样的日子了吗

一定要如愿。

泪静静流了一脸。

这是成化元年初,寻常又平静的一个春日。

春阳如水,遍映园林。

姜离也是在这样明媚的光中醒来,目之所及的景致如身在西湖,叠石为山景色奇绝。

姜离

刘禅住的这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