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2

月我就要去夏江念一中了,关于补习班的事情,我想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

“这个问题爸爸也想过,从夏江到咱们村里得要3个小时的时间,而且高中学业很重,补习班到暑假为止,就结束吧。”这两年多赚的钱,又在银行里存利息,养几个孩子到大学毕业,已经是足够了。

“我要跟爸爸商量的不是这个。”李津浩开口,“我想说,咱们老房子的教室已经不够大了,要不利用存着的钱,我们新造一处补习班学校吧。”

“新造补习班学校?把你的计划跟爸爸说说?”

“爸爸,其实我很早就在想这个这问题了。咱们这个乡也许没有其他乡那么大,但是咱们乡里就这么一个中学,我算过,每年升初一的有200来个学生,也就是说,整个乡的小学生加起来,每一届都有200个,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那得有1200来个。

可是我们补习班只有60个学生的规模,报名想来的学生远远不止60个,但教室面积有限。

如果我们能造一处能容纳500个学生的补习基地的话,那一年能赚的钱就是现在的8倍。当然,500个学生并不是这么好教的,需要严谨的教学环境,需要聘请老师,而农村里不缺少小学老师,这些小学老师没有城市老师那么高的学历,他们双休日或者假期在家里也是没事情做,如果我们能够聘请他们来教学生,给出足够高的工资,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的话,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可是……可是这些东西操作起来,爸爸不懂啊。”

“我已经规划好了,找爸妈商量,是因为投资造一个补习学校,得把我们这两年的收入全赔进去,也许还不够,得向银行贷款。”

“浩浩。”老李抓住儿子的手,“爸爸知道,你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样,你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主意,家里的这些钱原本都是你赚来的,所以不管你想做什么,爸爸都会支持你。这几年,家里再苦的日子都熬过来了,大不了我们从喝白粥,从头开始。”

“爸爸。”李津浩看着自己的老父亲,眼红了。

但不同的是,不像以前,是心酸的眼红,现在是感动,感谢老天,让他重来一次。

第37章 苦命的村长

从90年代初,房地产开始崛起,很多农民开始放弃土地,去城市里打工,也因此,外来民工越来越多。

老李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

也因此,农地越来越不值钱。

李津浩打算造补习家教学校,所以选择了购买不贵的农地作为地皮。

李津浩家门前,原先是条泥泞的石子路,一眼望去的地,只有他们一户人家。而现在,从李津浩四岁到14岁,已经过了十年,旁边的地都变成了小别墅,一户户都有花园。

李家自然也不落后,屋子前后的小树苗、花园,屋子外围的城墙、墙灯,屋子里简约的现代装修。

十年前,李家连孩子们几百块的学费都交不起。现在,是整个乡里家喻户晓的人物。

十年的变化,不仅仅是李家,村前的马路宽了,石子路变成了水泥路……

而这些意味着国家在发展,但是国家的发展跟李家没有关系。李家的变化,让李津浩最大的意识到,就是人们对文化的渴望越来越深。父母对孩子希望,越来越大。

这是最大的财富。

所以,李津浩把补习班的地皮,选择在了最便宜的农地上,用最便宜的地方,来创造最富裕的价值。

“浩浩你看,爸爸做了一张图纸,这是我们家的地,以前用来养家禽,后来禽流感之后,这地就一直用来种菜、种番薯了。如果我们把补习班大楼造在这里,既可以省下这亩地的钱,又可以利用旁边荒废的地,这边的地面积大,而且基本上都空着,如果让他们卖给我们的话,价格可以适当的压下来。”老李也是行动派的人,当天晚上,就把图纸画出来了。

更重要的是,从这地到他们家走路也就五分钟的时间,在他们家门口,还能看到那地。

“爸爸,这些地加起来,大概有几亩?”

“我算算看……20亩不到吧。”

“那爸爸以为,多少钱一亩可以买下?”

“这些地大家都是拿来种菜、土豆之类的,而且我们家这边的地拿来造房子也才万把块一亩,那边三千到五千可以搞定吧。”在农村,农地就是最不值钱的了。

更何况像他们这里发展不起来的农村。

“爸爸我想把这里的地全买下来,你去跟他们谈价格。”

“全买?造补习班要那么大吗?”老李吃了一惊。他以为补习班也就用两三亩或者四五亩,却没想到儿子要全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