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洪涛很难找到这方面的第一手资料,自打李贽去两广赴任,拿到了佛郎机商人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比对才恍然大悟。
大明帝国是顺差国没错,每年输入的白银数量也靠谱,但银子确实没进入流通环节,而是被国内商人们囤积起来了。越不流通越少,越少越贵,越贵就越有人囤积,正循环没进入,负循环倒是先来了。
要问商人们攒这么多银子何用,就两个字,没用!炒货币利用差额盈利的模式在17世纪不能说没有,但明朝人基本没概念。
没用,就是字面上的含义,他们手里拿着海量的白银,除了盖大宅子、捐个监生、贿赂官员、喝喝花酒之外,没有其它用处,说白了就是缺乏投资渠道。
这时候就得反过头来批判批判官僚资本了,啥叫官僚资本?很简单,就是权和钱凑在一起。这群人做生意不靠眼光、不靠手艺、不靠产品性能、甚至不靠信用,全凭政策倾斜,竞争手段极其单一,谁碍事就用权力灭了谁!
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会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也不会有意培养市场,更不会绞尽脑汁的算计外国商人。
只要权力在手一天,买卖就得存在一天,谁比咱经营的好没关系,竞争啥啊,随便找个罪名扣过去,人充军发配,买卖没收再内部分配,啥力气不用费,市场就都被垄断了。
当然了,官僚资本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之间肯定也有竞争。但那种竞争争比的不是谁会创新、讲信用、提高产品性能,而是谁会做官,谁的权力大,谁能屹立不倒!
面对通货紧缩,历史上的明代皇帝是怎么应对的呢?他们属蒙古大夫的,恶治。不管死活,咔咔就是一顿猛操作,美其名曰开源节流。
开源就是加税,各种税收全都提上去,这样朝廷不就有钱了嘛。节流则是缩衣节食,从皇帝带头粗茶淡饭、裁撤冗员、压缩政府开支。
表面上看这两板斧也不算混招,可他们忘了一件事,老天爷的态度!
意外这个东西之所以被称作意外,就说明是谁也无法彻底避免的。所以在制定任何政策时都要打出足够的冗余量以备不时之需。准备了十次,有可能一次都用不上,但有一次没准备,保不齐就赶上了。
崇祯皇帝就属于没打出富裕的典范,或者是根本顾不上了。结果老天爷咔嚓一个意外降下来,连续好几年天灾,就让本来已经绷得很紧的朝廷和百姓一起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