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嚣张大牛(求月票,求推荐票!)

那把嘹亮的嗓子,吓得林泛一个哆嗦,差点儿给自己手上开一个洞!

“好!”

就连强悍如姜育鹤,也没法用琵琶给易小波配乐,为了缓解尴尬,只好假装喝彩,然后不着痕迹的转移话题:“小波你这山歌的调子,味道很正啊!”

易小波很高兴:“是吗,鹤哥,我跟你说,我以前是学民族唱法的。可惜这个圈子太难混了,我的声音不够稳定。”

易小波叹息一声,有些遗憾。

姜育鹤点点头,向林泛,也是向观众们解释:“民歌一般会很尖亮,在声音比例中,高频多,低频少,头声多,胸声少,因为这样的声音会传得最远。

所以稳定是第一要务,核心是声音位置的稳定,与此同时和传得远的特性共同塑造了民歌演唱中高音区为主,喉位更高,以假声和混声为主的特点。”

简单来说,就是在不依靠任何外部条件,如话筒、音响的情况下,将一首歌尽可能的唱清楚,让听歌的人哪怕是隔着一段不小的距离,也能够听清演唱者的每一个歌词。

其中,山歌是对声音传递距离要求最高的一种,隔山对唱那是基本要求。

林泛在节目的时候,就听过易小波呼麦,那个时候就觉得很惊艳,没想到易小波还是学民族唱法的。

据林泛所知,不管是在地球还是在蓝星,民族唱法这个圈子里,凡是能出名的,都是大神级。

说起这个话题,姜育鹤也有些怅然:“随着现在音乐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民族唱法的受众却越来越少了。”

林泛知道,姜育鹤一直致力于为古诗词谱曲,想让这些民族文化的精粹再次焕发生机,虽然也有一两首获得了成功,传唱率并不低,但是没能够形成一种风格,或者说是潮流。

大家可能在听到这样的歌的时候,会感叹一声“原来古诗词还能这样唱”,然后就没有了。这也是姜育鹤如今面临的最大困难,他一个人难以支撑起这么大一个摊子。

只有很多歌手都加入进来,让为古诗词谱曲这件事成为一种潮流,慢慢培养受众,才有长久发展的可能。不然仅凭姜育鹤自己,就算是有那么几首比较出彩的作品,大家也只会觉得姜育鹤写的歌好听,而不会将“为古诗词谱曲”这件事放在心上。

所以姜育鹤想要找一个帮手,而林泛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才华横溢,写出来的歌曲风格多样,不会将自己局限于某一个领域里不思进取,更关键是林泛年轻,他还有大把的时间进行试错,而且林泛的性格也很稳,不像是其他那些刚刚踏入娱乐圈的人,一心只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