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桃源农家日常 络缤 1237 字 3个月前

“娘,有了几个叔伯帮忙,咱们生意就可以做更大,最后同样能挣同样的钱,却还能连带亲戚们一起,难道不是好事吗?况且这么一来,很多事咱们就不用操心了。你看人家城里酒楼,也没哪家连菜都是自个种啊。这么下去光咱们家的菜可是不够了,还得去收,还有什么鸡蛋鸡啊啥的,都得一家家去瞧,多耽误工夫啊。要不信,咱们后头试试这么分工下去,看到底赚得多了还是少了。”

孙婆子有些郁闷道:“我就是这么说说,你们咋都觉得我不乐意带着亲戚发财一样。”

常喜乐连忙解释,“娘,我们不是这意思……”

孙婆子摆摆手,“行啦行啦,我又不是那小气的,我就是顺嘴一说,你们有成算就行。”

常喜乐笑道:“娘您最大方善解人意了。”

孙婆子听这话也乐了起来,那点郁闷也都散去。

“爹,我觉得这些事咱们直接分派给几个叔伯家去干就成。就是咱们不是去雇佣他们,而是明码标价,啥东西多少钱,每天要多少,按照收上来的数给钱。不过都得说好,若不符合标准的,咱们是不收的。”

其实这样以目前的情况来说看,会比雇佣挣得更少,但是却有意识的在建立分工。分工精确,更利于以后更长远的发展,以后盘子大了再加入适当的竞争,就能让整个桃源村在一个环环相扣的体系之中。互不损害彼此利益,又互相依赖共同致富。

现在还无法实现那么大的目标,就先从常氏内部实行,还能借此吸取经验教训。

常老爹倒是没有想那么多,其他人也没经历过这样的事,并不知道其中的差别,都纷纷表示同意。

只是王大嫂有些担心道:“啥情况是不收的啊?他们会不会听这话就不敢干这些活了?”

常喜乐举例道:“这些都是事先有章程的,比如做米粉的米必须是好的,不能沾染了脏东西,诸如此类。具体的我会白纸黑字写清楚,要是同意了就跟咱们干,若是不同意我们就去找别家。”

亲戚是要帮扶,却不是没有底线的,多少家族最后败落,都是因为碍于情面。常喜乐可不想开这个头,什么事都得讲明白了,以后才省去不必要的纠纷。这也是一种督促,从开始适应了规矩,养成了习惯即便出了事也不会觉得唐突了。

常老爹刚开始也觉得有些不近人情,可想一想确实有道理,“这样也好,啥都讲明白了,就知道自己该咋办事。省得生意没做成,反倒还闹起了矛盾。”

一家子商量好之后,常老爹就带着常喜盛去大伯家,并让家里的娃娃,把另外两个兄弟也叫过来。

常二伯不在家,是常二伯的媳妇马二婶带着小儿子常喜宝一块来的。

人一到齐,常老爹就把这事跟大家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