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古代农家日常 萝卜精 1575 字 3个月前

“黄泥三十担500文。”账房念着。

村里的婶子道:“哎,不对,我家当初盖房子的时候十担才150文。这咋贵这么多?”

账房先生旁边采买的年轻人解释道:“牛婶,咱村用的是最好的黄泥,一等品。人家泥厂的人都说了搁过去都是建城墙用的。人家要200文十担呢,这是看咱们用的多已经给便宜了。”

牛婶道:“你们小伙子去讲价人家肯定不实惠。下次叫上我,讲价我可是一绝。”

采买的年轻高兴了:“婶子这可是你说的,说了就不带反悔的。你要是能去,那肯定讲价这事儿不犯愁了。”

牛婶刚才就是随口一说,但被他这么捧着头脑就晕晕乎乎了。道:“那你放心,我出去买啥都是最低价!”

账房听着他们还在地下聊上了,清了清嗓子继续道:“碎石子,100担三两银子。”

牛婶道:“石场那我知道,碎石子都不看着,随便装。你们换成大担子多装。”

采买的小伙子一听脸就变成菜色了:“婶子,咱们挑不动啊。”

牛婶嫌弃道:“你们这些年轻人,平常就是不干活儿这哪儿行呢?瞧瞧别的村,小伙子一个个都壮的像一头牛。”

正说着呢,狗蛋跑来道:“账房叔,那边开饭了大头菜炒腊肉还有炸菜丸子。”

这些妇人眼前一亮,既然不耽误种地,让自家爷们也跟着干得了,在家可吃不了这么好!不为那一天三十文,至少也混了口饭,不然好饭好菜不都便宜了别人,很快就都去找村长报名了。

村长嘴角都抑制不住的笑意,饭菜做的好,还真把人都给吸引过来了。修路就得人多,人少的话就是累死也干不完!

村长这几日主持修路颇有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这村里几代村长都想修路,这事儿被他给主持做成了,将来祠堂里写功劳簿的时候,肯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到了吃饭的地方。好多汉子捧着碗站着的,蹲着的,坐地上的啥样的都有。

邵坤也在,他运来了三袋混合杂粮,放着给大伙儿吃,蒸出来的馒头松软,还有丰富的粮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