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京郊的买卖

大量购买后弄回家去,经过处理收拾,起码要扔掉三分之一。

挑拣好点的做菜吃,剩余的就都拿来腌咸菜用。

谈了几句,老农报价很便宜,便宜到苏木第一时间都以为听错了。

但最后,苏木还是决定用粮食跟老农换。

要说现在这个时节,很多农民可能比城里人还要缺粮食。

这是由很多因素导致的。

新华社郑州1958年7月11日电河南省西平县城关镇和平农业社第四队二亩小麦丰产实验田,总产一万四千六百四十斤,平均亩产柒仟叁佰贰拾斤。

而这只是河南省去年麦收中放出的小麦亩产三千斤以上的第29颗卫星罢了。

平平无奇。

有地方珠玉在前,后者硬着头皮也要往上顶,总不好太过难看。

于是,最后苦了的,还是农民自己。

苏木甚至想到了晓市那个大麻布袋,那粗粮红薯遗失,对一个农民家庭,有多大的影响。

苏木抬起板车,佯装从里面拽出来一个麻袋。

里面是粗粮,不过区区十几斤罢了。

却能换一车十来筐鲜嫩的黄瓜。

苏木于心不忍,特意多放了一斤多。

没有超出太多。

因为那不符合市场规律。

苏木本质上是把生活当做商场,每一笔交易都是商业行为的。

而朴素的符合市场规律的商业行为,最为符合人性。

很多好心办坏事的,就是不懂得迎合市场基本规律。

如果这次苏木翻倍给老农交易黄瓜,对于苏木现在的能力和粮食储量而言,根本没什么压力。

但他不能这么做。

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大概率不是帮了老农,而是害了他。

如果老农一车黄瓜换了超过市场一倍量的粮食,那么下一次一车黄瓜,他还会减半置换吗

如果头一天卖不出去,那么会不会第二天全部贱卖掉呢

再如果他这次得了好处,回去跟村里和公社其他人说。

哪怕不是所有人,只有其中一小部分人认可了这种置换比例,是不是就会连累到更多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