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熟面孔和好商机

是的,就是单方面没收了。

今年开始重新落实政策,陆续被发还。

苏木全盘接收了娄半城的产业,再加上他因公负伤昏迷数年的特等功功勋以及退下来时的级别……

自然是头一批被发还的。

只不过房子发还了,但有些房子的租客却不能搬走。

都是很早之前就入住的,所以人家拥有居住权。

当然了,这些人家都要按月交房租,每间房每个月2块多左右。

一个月十多块钱。

但是呢?

既然收了房租就得给人家负责修缮房子。

漏水漏雨,点灯电线,门窗地面……

古建队的维修成本不低,平均每年都要花个二三百块钱。

里外里纯赔。

估计国家发还四合院,也是有不胜负荷这个原因。

当然了,更多的还是不想太被人诟病。

强抢毕竟不太合法。

也不好带头干这种生儿子没屁眼的事儿。

今年因为发还私宅房舍,所以京城的私房业主就都面临了严峻的考验。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业主们也随着政策衍生出了三种对策。

一种是耍横的。

用尽各种办法把租客轰走,轰完了或卖给对四合院情有独钟的外国人,或者逐渐热衷于回来的港商,也有自己收拾出来自己住的。

二是躺平的。

既不收房租也不管修缮房子,爱咋滴就咋滴。

第三是认怂的,下头的。

索性就主动要求把房子卖给房管局。

既然要了也是赔钱,干脆不要了。

挂出去卖掉。

不然以后每个月还得交房产税,实在不划算。

这个年代,房产税是一直有收的,每间房2毛1,三个月一缴,税率基本几十年没变过。

苏木知道房产税大概要86年左右才会取销对普通住宅收取,只对商业用房征收。

但现在……

太多人想要把房子卖给房管局了。

真正按照政策收租修房每年往里面赔钱的都是极少数。

剩下的,无论是第二种,还是第三种,压力都给到了房管局。

苏木是每个区的大头,是领导们下了死命令需要攻克的难关。

要是苏木能够接手他名下的所有房产,可以很负责的说,每个区的房管局都能大松一口气。

但房管局也都以为苏木再厉害,也没法硬扛这么多房产的压力,所以都是当做首要紧急的事情,追在苏木屁股后面。

生怕一不小心就走在其他房管局后面。

到时候苏木双手一摊,表示自己已然无能为力……

那可就白瞎了。

毕竟苏半城的名号,这小半月期间,已经在房管部门里不胫而走了。

虽然各个区不联网,但知道的人多了,也就不再是什么秘密了。

说回京城的现状。

很多人因为运动会的原因,留着私宅院子既不能住也收不到钱还得交房产税、维修费等,实在不划算。

就只能托关系卖掉。

没看错,就得托关系卖,要不然真不好卖。

买房市场,可以挑挑拣拣,因为卖房子的忒多。

排队卖给房管局,需要托关系,私底下找中介,不仅要交5%的中介费,也得看行情。

“怎么,琉璃厂和潘家园那边的宅子现在的价格,你了解?”

苏木问道。

“知道,我可知道了。”

王凯旋拍着胸脯开始讲:“就拿菜市口那边的一个院子,不算茅房和煤棚子的话,大小七间房,算上院子200平米左右,比较规整的小四合院,地契当年花了700多个大洋,现在的话……”

王胖子伸出一根手指,颇为自得的道:“1000块钱,还能还五六十块钱的价。”

“嚯!这么便宜?”

苏木下意识的感慨。

“哥,可不便宜了。这还是比较规整的院子,能搬进去就住的那种,要是稍微差了点,需要修缮的,年代失修的那种,还得再折上两折呢。”

“一多半的人都抢着卖房子,房管局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啊,总不能把钱都拿来买老百姓的房子,现在也没那么多人住,又不是免费分房子的时代了,所以根本不可能一次性收购,都得慢慢排着,现在这破房子想套现,没那么容易。”

王胖子熟门熟路。

他现在住的大杂院的屋子,隔壁就是个在房管局上班的,平日里没少听他吐槽。

两人正聊着呢,颜青到了。

英姿飒爽的军装大美女一上二楼,整个东来顺的客堂空气都为之一窒。

比刚才尤凤霞出场反馈还要更大一些。

“媳妇,这边呢。”

苏木伸出手摇摆了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