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2章

红色莫斯科 涂抹记忆 2245 字 3个月前

“没错,就是他了。”索科夫听到恰科夫斯基说到这里,猛地一拍巴掌,兴奋地对恰科夫斯基说“恰科夫斯基同志,谢谢你,你刚刚给我了一个宝贵的灵感。”

恰科夫斯基一脸懵逼地望着索科夫,心里暗想我说什么了,怎么就能让索科夫将军产生灵感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他试探地问“将军同志,不知您又有了什么灵感”

恰科夫斯基不知道,当自己随口说到“普通一兵”时,让索科夫想起了他恰巧看过的同名普通一兵,这是作家茹尔巴创作的一部长篇,最初发表于1949年,著名翻译家金人在1951年把它译为中文在国内发行。书中描写了苏军年轻战士马特洛索夫,成长为苏联英雄过程中的诸多感人故事。

大家可能对马特洛索夫不熟悉,他是在战斗中堵德国人的机枪而牺牲的。这本书在国内发行时,正好赶上抗美援朝运动在轰轰烈烈地展开,马特洛索夫式英雄战士黄继光的英

勇事迹在国内广为传颂。

“恰科夫斯基,你刚刚说的对,我书里的主角应该以小人物为主。”索科夫颇为开心地说“我刚刚想到了一位英雄,打算以他的事迹写一本书。”

“将军同志,您能告诉我,这位英雄是谁吗”

“马特洛索夫”索科夫担心恰科夫斯基不知道马特洛索夫是谁,还特意向他科普“他是近卫第91师254团2营的一名普通战士,1943年2月23日,在普斯科夫州大卢基城下争夺切尔努什卡村的战斗中,马特洛索夫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碉堡的机枪眼,使敌人的机枪哑火,从而使得我军顺利攻克了敌军的阵地,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壮烈牺牲的马特洛索夫在1943年6月19日,被追认为苏联英雄。”

“将军同志,我曾经听说过他的故事。”恰科夫斯基点着头说“听的时候很感动,但作为一名记者和作家,我居然没有想过把他的事迹写成,而您却想到了,真是太令我钦佩了。”

索科夫此刻心里在想,普通一兵这本书是1949年出版的,作者要动笔,恐怕都是47或者48年,自己此时写出来,就不用担心和原作者撞车的情况,因此心里果断地下定了决心,待会儿等恰科夫斯基离开,自己就开始动笔写这本书。

“将军同志,”恰科夫斯基不知道索科夫此刻迫切地希望自己快点离开,还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知这本书您打算写多少字”

索科夫回忆了一下,当年他看这本书的时候,曾经留意过出版资料,里面写的总字数是33万字,便郑重其事地回答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22万字,这本书我打算多写一些,我觉得33万字就差不多了。”

“33万字”恰科夫斯基把这个字数重复了一遍,说道“要写完这样的长篇,我估计大概需要半年时间。如果您在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比如说要查资料等等的事情时,可以来找我。”说着,还拿出小本子,写下一个号码递给了索科夫,“这是我工作地点的电话,除了周末,其它时间打电话过来,基本都能找到我。”

索科夫把写着电话号码的纸条,放进了自己的上衣口袋之后,忽然又听恰科夫斯基问道“对了,将军同志,您如今在什么部门工作,如果有机会,我想去您的办公地点拜访您。”

听到恰科夫斯基的这个问题,索科夫的脸上再度露出了尴尬的表情“恰科夫斯基同志,从前线回来之后,上级暂时还没有给我安排工作,否则我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写。”

“什么,您从前线回来,就一直没有给您安排工作”恰科夫斯基吃惊地说“战争是五月结束,到现在正好五个月,也就是说,这五个月的时间里,您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才有时间拿起笔写喽”

“恰科夫斯基同志,战争是八月结束的,而不是五月。”索科夫等恰科夫斯基说完,立即纠正他说“小胡子的德意志投降之后,我们又调集百万大军,在远东地区和倭寇打了一仗,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我所说的前线,不是欧洲而是远东地区。”

“哦哦,原来是这样,是我搞错了,请原谅我的鲁莽。”

恰科夫斯基又聊了几句,起身向索科夫告别“将军同志,我还有事情,就不在这里多待了。我们随时保持联系,您有事情找我的话,可以打我留给您的电话。”

送走了恰科夫斯基,索科夫回家就把围困的书稿放在了一旁,开始动手写普通一兵。这种以小人物为主角的战争题材,基本不会涉及到什么敏感问题,所以索科夫非常有信心,写完之后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