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红利效应

给内娱的震撼未免太大了一点。

虽然姜缘先前就说了自己是编剧,好像再写个书也很合理,但直接拿国际大奖属实还是震撼了一些。

感觉跟圈内的一些艺人已经完全不处于同一个维度了。

早上睡醒,还以为今天愚人节呢。

妈呀,真的好red,我在国外上课的时候同学都在聊这个话题。

话说姜缘这算不算是曲线飞升了直接

妥妥的了

“接下来就看能不能接住这波热度了。”临出门前,张箐看着手机上的实时讨论笑着说道。

话虽然这么说,但对于姜缘能否稳定住这人气倒是没有多大的担忧,语气中甚至还带着几分笃定的情绪在。

毕竟作为对于姜缘接下来的计划最为了解的人,张箐也难免有种准备得很是充足的自信感在身。

姜缘一边往身上披着外套,一边看了张箐一眼。

从昨天晚上金匕首奖公布之后,张箐基本上就整个处于一种很忙碌的状态了。

各种邀约联系需要对接,不过即便如此,张箐脸上倒是没显出一丝一毫的疲惫感,反而是乐在其中的有些兴奋。

姜缘出门也是为了敲定与瑞根导演的合作,眼下姜缘虽然还没有档期,但并不妨碍提前跟对方敲定下合作事宜。

就算是正式开拍也是需要一定时间做剧本的改编以及实拍准备的。

考虑到外面风比较大,姜缘也适宜地披上了一件经典版型的黑色战壕风衣,内搭是一套较为得体的休闲西服,在室内脱下风衣也能够显得足够正式。

“关于下一个月份封面专访的邀约,我们评估了一下目前选出来了这两本。”

“你可以先看一看,他们准备请到的摄影团队也都是先前有合作过的,比较稳妥一点。”

坐上保姆车之后,张箐把平板递给了姜缘。

比起先前只有个杂志名的名单版本,经过挑选的两本已经从多个维度罗列出了两个不同选择的优劣之处。

姜缘一眼看过去一目了然,根据喜好与需求很容易就做出了选择。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姜缘工作室规模扩大的一个体现。

在张箐底下还有很多人为了维持工作室的运转而工作着,距离刚成立时的小作坊已经走出了一段比较遥远的距离。

“对了,像是卡尔那些作者的邀约,说是考虑到了我们的行程比较忙碌,所以一起组了个沙龙的局邀请我们,你要参加吗”张箐收回平板后重新问道。

“你觉得有参加的必要吗”姜缘询问道。

“从社交的角度来判断的话,我觉得还是参加一下打个招呼比较好。”

“一方面也能算是人脉的拓展,而且还有几位也算是同一家出版社底下的作者,先前也有帮忙宣传过的。”张箐想了想回答道。

“具体是什么时间应该不会耽搁我们去音乐节吧”姜缘点点头后又问道。

“时间就安排在了今天晚上,耽误不了,那我就回复了”张箐答道。

“好。”得到姜缘肯定的回答后,张箐便在手机上开始打字回复了起来。

姜缘想了想拿出手机继续在网络上冲起了浪,金匕首奖闹出动静不小,以至于热度一时间也是很难消散。

同时也产生了不小的获奖效应,就像是所有拿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那样。

原本就算可能是小众的作品也会飞速地被购买版权,迅速安排推进书籍的翻译出版或者是新版本印刷。

而本身作品就算是有一定销路的作者,则是省去了这一步骤直接开始卖爆。

东方快车无人生还等书也是迅速地登上了多个国家实时畅销榜的榜首。

甚至比起以往获奖的作者来得还要更加凶猛不少,除了奔着奖项进行购买的之外,还有姜缘的粉丝也在买。

相比于专辑来说,书籍的单价通过电商打折之后显然要便宜的多。

粉丝们一买基本上也都是一整套的购买,购买力杠杠的。

姜缘刚关注到这一情况,就收到了杨超发来的消息,说是已经出版的书籍也都开始准备加印了。

除了加印之外,还特别加上了获得金匕首奖后版本的新腰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