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九章 人间词话

“萨哈林岛”括注“库页岛”;

“尼尔琴斯克”括注“尼布楚”;

“尼古拉耶夫斯克”括注“庙街”;

“斯塔诺夫山脉”括注“外兴安岭”。

都是些咱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这么做并没有什么扇动民族仇恨的想法,而是让人铭记血淋淋的历史。

张謇又说:“式如准备在汇中饭店设宴,不若一起去坐坐。式如手下的《教育世界杂志,肯定最喜欢的就是你们。”

张謇所说的“式如”就是罗振玉,“甲骨四堂”之一。此君活了74岁,前66岁做了不少贡献,不管是甲骨文还是教育;只可惜有点晚节不保,九一八后参与策划成立伪满洲国。

1901年罗振玉创建的《教育世界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刊物,在年轻之时,他眼光还是明晰的,知道对弱国来说,想要强大,肯定要教育先行,因为得教育起一代人来后面的发展才有得谈,就像日本这几十年走的路一样。

蔡元培、马相伯都是教育界的,张謇不仅搞实业,也搞教育;李谕自然要掺一脚,算是兴趣相投,大家欣然同意。

再次来到汇中饭店,罗振玉没承想过来这么多人。即便目前他们的名气还不像十来年后那么大,不过在上海滩也算是有头有脸。

“季直张謇的字兄阵势好大!”罗振玉道。

张謇呵呵笑道:“巧遇。”

罗振玉已经见过蔡元培和马相伯,张謇为他介绍了李谕:“这位小兄弟你能认出来吗?”

罗振玉仔细辨认了一下:“莫非是……那位科学才子李谕?剪了头发还真是不太像。”

好在现在这些人目前一心向新,并不在乎。

张謇说:“正是!”

罗振玉说:“实在抱歉,竟然没有认出来。”

李谕笑道:“现在照片不常见,也难怪。”

罗振玉说:“我们的《教育世界已经多次刊登关于你的报道,只可惜我的编辑部里没有人能读懂你写的东西,写不出来有价值的社论。哦对了,这位就是目前任我《教育世界主编的王国维,也是正要介绍他去季直兄的通州师范学校。”

现在的王国维有点年轻,要是不说,李谕也认不出来。后世流传最广的往往都是他成名之后的中年时候影像。

王国维说:“实在惭愧,前年我还曾东渡日本,进入东京物理学校学习,白天学习英语,晚上学习数理科目,但却颇受几何学所苦,也没有学出个所以然。如今做了主编,压根读不懂先生的着述。”

李谕笑道:“先生不用这么说,术业有专攻,每个人的强项并不相同。”

现在中国和日本多年前一样,很多有识之士都明白了科学的重要性,于是一股脑要学一下数理科学,日本的大文学家夏目漱石就是如此。

不过显然他们的优势不在这上面。

罗振玉可以说是王国维一生中的贵人,虽然此后两人因为政治观点与姻亲关系搞得可谓“半生恩义绝”,不过要是没有罗振玉的提携,王国维很可能也不会有此后的成就。

罗振玉不仅助其求学,让他先进入自己的东文学社学习日语和理化课程,还资助他去日本学习。

回国后又安排他做主编,开的薪水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