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招到不得了的人

唐绍仪拿起一根抽了一口,咂咂嘴,问道:“比起雪茄差了点风味,这东西真的可以驱逐鸦片?”

李谕说:“唐大人口味已经养刁钻了,普通人谁天天抽得起雪茄,但香烟总比鸦片要好。”

唐绍仪点点头:“只要不像大烟一样荼毒民众,这样东西我肯定会坚定推行下去。”

李谕笑道:“唐大人可以拍张吸烟的照片,然后登在各大报纸上,由您做背书,推行难度肯定大大降低。”

唐绍仪说:“我有考虑此事,你也要拍一张,谁叫你名气大。”

“可我不会抽烟。”李谕连忙说。

唐绍仪深谙宣传之道:“要的是宣传效果,谁叫你真抽了。”

李谕没法反驳,只能照做。

唐绍仪又说:“对了,我一直没有想好香烟的品牌,你去的地方多,有没有什么建议?”

李谕上辈子时也没抽过烟,知道的很少,想了半天说:“我以前学车时,教官总会抽什么硬中华、软中华,似乎是好烟。”

唐绍仪以为李谕是在德国学的车,但名字听着确实不错:“这名字让德国人用太可惜。”

李谕说:“可能是我听错了。”

“那就好,我对这两个名字很感兴趣,就用它们。”唐绍仪道。

唐绍仪在纸上写下了“软中华”、“硬中华”两个名字,交给手下,然后对李谕说:“我们去拍照吧。”

李谕是真的不懂香烟牌子,更没想到这本身也是一个梗。网上就有人闹着玩,在烟盒上ps“软中华”三个字。

——

目前劝业会的场馆只是临时搭建的棚子,但参展的商品不算少。

李谕工厂的味精、“匠人”牌方便面、搪瓷一经推出,立刻成了焦点。

负责宣传的胡嘉言很会来事,做了很多展示牌以及品尝点,当天就收获了大批订单。

不出意外,从日本租界过来的日本三菱商会代表对味精和方便面大加赞赏,迅速下订。

三菱商会代表赞道:“李谕先生实在是神人,可以做出如此美味!‘匠人’二字更让我似乎有一种莫名的家乡的感觉。”

李谕听着好笑,但能赚日本人的钱更爽。

——

在天津大体忙完后,李谕继续动身前去上海找蔡元培。

蔡元培早已在码头等候,见面后立刻说:“上次疏才来沪未能会面,这次可算把你盼来了!庚子赔款你们都可以要回来,真是让我大吃一惊,甚至专门用于留美教育,我简直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疏才兄弟的远见卓识!”

李谕说:“鹤卿兄过誉,谁叫我们现在落后,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这是强国之本嘛。”

“好一个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蔡元培喜道,“我真是越来越欣赏你了。”

两人随即前去南洋公学。

上海的教育起步比较早,报名的人比京城多,而且十分踊跃。大家很清楚美国的教育比之日本要强不少,但学费同样高得惊人,普通的富人家庭都很难承担,如今公费留学,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但总归有名额限制,所以李谕只能先进行考试,完成第一步初筛。

李谕亲自动笔拟出试题,主要是考察英文能力以及是否达到后世初中毕业的科学能力。

对于赴美留学而言,这两样是基本要求。

最后的成绩,有五人成绩合格,其中两人尤为突出,而且这两个人的名字李谕可太熟悉了:蒋梦麟以及周诒春。

蒋梦麟大家比较了解,后来北京大学的校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对北大的影响很大。

周诒春同样不简单,民国时期,在清华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病逝后,当了第二任校长,对早期清华的建设贡献不小。

好家伙,一下子凑齐了清北两校未来的校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