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复杂的布局

李谕心中哼了一声,说:“革命派的人你也见过,没有一个是好控制的。这还只是数百人的团体,更何况中国还有那么多人。”

头山满说:“将来的事情我说不准,不过总体的脉络必然不会超出我的估计。”

他们肯定猜不到爱新觉罗们已经彻底没了能耐,清帝直接和平逊位;更不会想到袁世凯会突然截胡,黑龙会自然无法资助北洋新军,没这么多钱。

“头山先生似乎把局势完全当成了一个棋局?”李谕问道。

此时的日本人超级膨胀,感觉整个亚洲都是他们的,于是头山满自信道:“棋局是个很好的比喻,我们现在已经胜券在握。”

他肯定不知道他梦想着拿中国作为棋盘时,李谕也在拿日本作为棋盘下棋。

而且李谕不只是旁观者清,而是开了“天眼”的,能预知你所有棋路。

反正现在就让他这么想吧,李谕根本不想和一个日本人解释太多,连反驳的想法都没有。

——

此后的一段时间,李谕还是在东京帝国大学举办讲座。

东京帝国大学给他设置了一个更大的教室,以容纳越来越多的听众。

由于李谕的物理讲座运用了大量数学,各种复杂的微分方程,很多学生已经听得原地爆炸,只知道李谕很牛,讲的东西也很牛。

这就是李谕的目的。

现在日本的物理并不强,并且主要是倾向于应用物理,而这完全是李谕的专长,所以几乎被李谕牵着走。

话说微分方程本来也是物理学里的重点,只不过李谕故意跳过了简单的东西,直接跃升到了很高的纬度。

不是喜欢阳谋吗,李谕也来个阳谋。

后世许多人对这种阳谋认知非常清楚,正好中国与印度是两大超级典型。

中国走的是踏踏实实的全工业路线,从中低端开始做起,毕竟绝大多数市场就是中低端,然后慢慢建立高端产业。

<div class="contentadv"> 这是一条超级漫长的路,反正到李谕穿越前,也只是开始冲击高端,好在已经有了喜人的突破,话不敢说太满,但起码知道路怎么走,总体上是良性循环。

印度则是另一个方向,他们上来就搞高端产业,而且是非常高端的计算机、软件、编程等。实话说印度搞得还是不错的,也出了不少厉害人物。

可他们回过头却发现自己国内没有市场,完全推不开产业链,而且吸纳劳动力的数量太少,所以大批人才只能跑去欧美。

这就成了恶性循环,到了后来,印度国内甚至只能做软件外包。

俄罗斯在军事以及重工业方面也是差不多情况。他们在战斗机、航母设计理念上一直极为超前,哪怕后来中国在风洞方面已经几乎独步天下,俄罗斯还能在气动上不落下风。

可惜他们没有庞大的轻工业,慢慢地就支撑不住,尽显疲态,甚至五代机都无法量产。

现在李谕做的,就是直接让这些听课的越过更加有实际意义的中端,直接上到高端,括弧,也不是真正的高端,反正看起来很高端就是。

可以理解为好高骛远、空中楼阁,差不多这么个意思。

得亏李谕是个现代人,又精通物理学,否则这种事操作起来实在太难。

效果不错,从下面不时传来雷鸣般的掌声就可以看得出。

因为李谕讲物理时带上了很多数学内容,所以东京帝国大学的不少数学教授都来听课。

包括菊池大麓、藤泽利喜太郎以及高木贞治这前三代日本数学的领军人物。

他们在数学上没有做出什么太大成绩,在日本国内主要是搞数学教育。

其实各国早期的情况差不多,都要先从教育开始搞,花两三代人才能培育出顶尖人物。

不过这几个人的确是在欧洲留过学的,并且大都是数学比较好的英法德。

菊池大麓几年后会成为日本帝国学士院的院长,他称赞道:“院士先生的课已经越来越深奥,虽然我可以听懂数学,却已经无法理解物理。”

李谕说:“我仅仅列出了研究框架,其中还有很多内容需要后来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