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互相吹捧

而李谕回到东厂胡同,发现又收到不少信件。

好在盛宣怀和袁世凯关系较好,岑春煊只能让他想办法。

只要李谕离开欧美,就会和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兹曼等大神化身“笔友”。

哦,我还是告诉你吧,是固体的比热!

更何况我并不擅长实验,甚至连一个电荷放大器都做不好,所以只能拒绝。

实际上也是朝廷在想办法缩减袁世凯的权力触手。

“就在几天前,我还遇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问我黑体辐射的问题。可我突然发现即便你已经给出了公式的数学推导,我竟然还是无法解释为什么能量是一份份出现。或许什么时候解决了这个问题,量子论才是革命性的成果,——也仅仅是或许。”

不过他最后对非欧几何的评价,哥廷根大学的几位数学大佬估计不会赞同。

李谕更不着急,量子力学初具规模,至少还得再过二三十年,那时候普朗克不接受也得接受。

接着吕碧城带秋瑾参观了北洋女子学堂,甚至让她登台做了几次演讲。

但现在之所以无法让科学界引起重视,自然是因为太过离奇。

无薪讲师则完全看学生愿不愿意听课,明显的瑕疵显然留不住学生。

大神爱因斯坦的信件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盛宣怀干了这么久铁路大臣,很快有了思路,他对岑春煊说:“俄国今年会返还营口海关税银,少说六七十万两。岑大人如果能动用这笔钱,便可以解决问题。”

不过普朗克暂时还是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着实郁闷!

李谕来到书桌前,展开信纸回信,能与顶级物理巨擘交流,每次都让他心情十分激动。

说到理论,我最近又用普朗克先生的量子理论解释了一个奇妙领域,你甚至猜不到是什么。

秋瑾确实有组织领导能力,演讲铿锵有力,许多女学生听得斗志昂扬。

本来原子论的出现,已经让很多人怀疑世界是不连续的,如果能量也不连续,将会更加令人难以置信。

我发现只有引入量子理论,才能解释这个困扰那么多人的问题。

普朗克不着急,毕竟他已人到中年,保守的性格也让他不喜欢走上风口浪尖。

给普朗克回信则轻松许多,直接拍了电报:

几天后,李谕又收到一封电报。

秋瑾说:“我也很想你,还得谢谢你帮我投了稿件。哎呀,糟糕,忘了给你拿回薪酬。”

大学聘任的教授还好,学生不会在意。

总不能真的去当劳厄所提到的无薪讲师吧?

盛宣怀和岑春煊要赶紧回京城,李谕则先去北洋女子学堂找吕碧城。

电报来回比较快,两天后,李谕就收到了普朗克的回电:

而爱因斯坦则比较着急,这个破班一天都不想上了!但大学又未能给出更高的薪水,让他思来想去后还是非常为难。

爱因斯坦与李谕同龄,信中不时会讨论讨论数学物理问题,要写几个公式,所以只能用信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