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末等生意,头等利息

依照这一方法,收粪工的双手仅仅接触马桶的提环和木盖,将弄脏身手的机会减到了最低程度。

这还没完,随后他从车上挂着的吊桶中取出长柄勺子,舀一勺水倒入马桶,略作搅动再倒入粪车。目的肯定并不是清洗马桶,而是为了不遗漏粘在马桶边上的残余粪便。

短短一刻钟,收粪工已经完成了整条里弄的工作。

临走时没忘吆喝两句:“我要走啦!不回来了!”

没一会儿,一位睡眼惺忪的家庭主妇穿着睡衣,从门后探出脑袋喊道:“等一歇!”

然后她急匆匆提着马桶向粪车走去。

收粪工提起马桶说:“要是没我这一声,你们就等着闻一天臭味儿吧!吆喝,这根也太粗了,得有茶杯一般!”

家庭主妇脸一红,匆匆接过马桶走了。

此时荣德生过来叫李谕出去吃早饭,来到里弄口时,远远看到了那辆粪车。

来到饭馆,荣德生笑道:“这里比不上洋人租界的核心地段,没有抽水马桶,确实不够文明,先生莫怪。”

“文明?洋人可谈不上,”李谕摇摇头说,“你知道黑死病吗?”

“知道,”荣德生说,“死了好多人。”

“其实就是鼠疫。”李谕道。

“像是您此前在东北参与扑灭的那场瘟疫?”荣德生问。

“没错。”李谕道。

“那就奇怪了,”荣德生说,“鼠疫咱们一直有,也不至于死那么多人。”

“就是因为不文明呗,”李谕说,“往前推个一两百年,即便伦敦、巴黎,街道上也全是粪便,他们的居民每天都直接倒在大街上。你要是在街上走,说不定会被浇一头。”

荣德生愕然:“还能这样!”

“地上全是粪便,走路都难,”李谕道,“反观我们的收粪工,才堪称文明的旗帜。”

其实直到1980年代,仍有上百万户石库门居民在用这种传统的收粪方式。

“有点道理,”荣德生道,“不过说点实际的,即便不谈文明二字,这些粪也能卖钱,可不单单是粪便那么简单。”

“有机肥?”李谕问。

“没错,这是典型的‘末等生意,头等利息’,”荣德生说,“每家每户每个月都要交两角钱,现在洋人多了,又多了个给小费的规矩。所以粪头每个月能赚不少钱。这些粪收到粪车上,然后运到粪码头,掺水后以每车一元的价格再卖给周遭农民。”

李谕说:“真会做生意,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不止附近农民,”荣德生说,“上海的粪便尤其受欢迎,品质优良而且特别肥沃,有些会装船运去周边村子。这可要多亏上海人丰盛的饮食。”

李谕笑道:“在化肥诞生前,确实是好东西。”

“化肥?”荣德生没听过这个词。

旁边一个人突然说:“是李谕先生?”

李谕侧过头,发现是黄金荣。

“黄探长。”李谕说。

黄金荣恭敬道:“上次一别,已有三年多,恭喜您又拿了大奖。”

李谕随口问:“黄探长住在附近?”

“不是,”黄金荣说,“但这一带的粪头归我管,今天是来收钱的日子。”

李谕瞥见他的跟班拿着一个大口袋,看来收获颇丰。

李谕说:“辛苦,辛苦。”

“不辛苦,赚钱哪有辛苦一说?”黄金荣摆摆手,然后说,“我刚才听到您说的化肥,有点感兴趣,那是什么?”

难怪他会搭话。

李谕简单解释:“就是以化工方式生产的人工肥料。”

黄金荣一脸懵,震惊道:“人工大粪?!”

李谕差点一口茶喷出去,忍着笑说:“是人工肥料!化肥是非常复杂的化工产品,国内短时间内甚至无法投产化肥工厂。”

李谕曾经动过化肥的心思,但难度属实有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