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免死金牌

徐嘉就知道没有几个演员能抵挡住自己主导一个剧组的诱惑。

很简单,自己拍的戏多了,对于各个环节都了解,自然就忍不住想要加入自己的意志进去。

比方说加戏啊,改戏啊,这些都是演员个人意志的体现。

有些导演对这些看得很重,视为原则,也是个人意志的体现。

那些老老实实拍戏,让怎么演就怎么演的演员,才是真真正正把这当成了工作,但凡心思活泛点,就不可能成为纯粹的演员,而且肯定想主导一个剧组。

只不过以前跨界容易被批评,除非是周星星这种级别,开始也少不了坎坷,现在嘛,是猫是狗都来导,真正的导演反而没有机会了。

毕竟那些占着导演位置的导演,很需要具备执导能力的人来帮助他们拍摄,不然岂不是全露馅了。

这里面做得很好的就是韩涵,这家伙找的副导演都是懂行的,做得稀烂的就是张佳佳,他那部《摆渡人》失败就失败在太尊崇原着,太遵循自己的想法去拍摄。

有些意境用文字去呈现,和用画面呈现完全是两种概念。

这也就罢了,找了墨镜王当监制,为了赚钱脸都不要了,牛不喝水强按头。

明知道烂,还拉着一堆明星围脖转发我喜欢。

就人王传军还算真实,可惜那是建立在心理不健康的前提下,除了这位,其他人再也不见有揭穿皇帝新衣的家伙。

这才是悲哀,面向大众的电影,好不好大众说了不算,一帮制作的人说了算。

妥妥的裁判下场踢球么,早先个个是为了突破垄断,而向恶龙冲锋的勇士。

现在全成了维护自己财宝的恶龙。

“你先看一遍,心里有数了,再去做选择。”

徐嘉顿了顿,“不过以我对你的了解,文艺片的可能性偏大,如果你真要往这方面走,尽量找形象颠覆大的,那些个电影节就喜欢这种。”

以前公司可能对于电影节这些使不上力,可经过柏林电影节后,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概念,保不齐真能给大蜜蜜整上个国际影后。

杨蜜想反驳,可想了想咽了回去,她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文艺少女,不然不可能成为话题女王。

但要说一点艺术追求没有,那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