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开腿让我看看你的那个部位作文|重生肉质好的文笔

顾秋问他,安平的事情,有没有进展?

 

杜小马道:“不太好办,老爸这两天心情不好,没敢开这个口。你懂的,象汤立业这案子,他是一把手,肯定不用自己动手。这样查下去,将不知道要牵出多少人?我也担心会因此引发一场官场地震。”

 

顾秋何尝不知道?

 

两人好久没有说话,顾秋想了想,“你在上面有没有什么人?”

 

杜小马明白他的意思,“你是说,到省纪委找人施压?那怎么行?绝对不可以啊!”

 

 文学

让省纪委施压,那不是等于向杜书记施压?

 

杜小马倒是有个人选,但他不能这么做,这件事情必须经过老爸点头,才不至于被动。

 

顾秋想了想,好吧,随你怎么办都行。

 

杜小马拍拍他的肩膀,“别性急,有的是机会。尽快吧,我会找一个时间,跟我爸好好谈谈这事。”

 

顾秋叹了口气,“不进体制,谁都不知道想要办点事情,会有这么难。但事实上,我们任何一点小事,任何一个想法,都不可能跟普通群众那样挥洒自如。”

 

杜小马点了点头,“我听说你今天被黄省长训了一顿,这是怎么回事?”

 

顾秋在心里笑了,这种事情,自然一日千里,很快就会传开。他们不会说自己救了黄裕松,而是大肆宣扬自己被黄省长训了一顿之事,甚至会越传越虚,夸张得令人不敢相信。

 

通过这件事情,顾秋算是明白了一个道理。

 

当领导的,他就是再错,他也不可能承认自己的错误。相反,有些人甚至为了掩饰这个错误,将捅出一个更大的错误来转移。

 

当然,他们这个错误的对象,肯定是别人。

 

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杜小马望着他,“到底是怎么回事?能说说吗?”

 

顾秋抽了口烟,“有什么好说的?如果是你,救了人家,反而被人家怀疑你害了他,他会怎么想?”

 

杜小马道:“那老子一气之下,拂袖而去。”

 

“这恐怕是你最后的招数吧?”顾秋觉得这事,真的没劲。如果早知道那人是黄裕松,老子救个屁啊!让他摔死得了。

 

杜小马笑了起来,“可我听人家说,你自己又没有解释,这下可好,黄省长肯定要怀疑你,甚至对我爸有成见。”

 

他的话的确不错,如果顾秋真做错了什么事,黄省长看到杜书记又没有处理他,势必会连杜书记都要恨上了。

 

“有些事,无需解释,解释只会越描越黑。”

 

杜小马就笑他,跟自己一个德性,这臭脾气应该改改了。

 

这晚上,杜小马在顾秋这里,聊到很晚才回家。

 

第二天上班,顾秋就发现杜书记好象心中有事。

 

跟杜书记也有一段时间了,顾秋大致能看出点什么来。

 

黎副市长一大早,就来找杜书记,顾秋将他引到杜书记办公室,倒上茶水后,他就退下了。

 

刚刚出来,秘书长李双林赶到,也不经过顾秋,直接就往老板办公室去了。

 

顾秋心道,黎市长刚来,李双林也到了,看来他们三个有什么重要事情商量。

 

李双林是市委秘书长,杜书记的心腹,黎市长呢,看样子也是杜书记的人。

 

顾秋就把黎小敏和杜小马的事情,联系到了一块。

 

老板办公室里,黎市长在道:“杜书记,我看这样不行啊?这样下去,势必会招来上面的猜忌。”

 

李双林也在劝,“黎市长说得对,这事还真不能草之过急,现在紧要之处,还是先按以前的路子,按部就班。”

 

原来杜书记想再次重申,大力查处贪腐之事。还有,他要提倡,禁止公款吃喝,禁止铺张浪费,禁止以权谋私等现象。

 

两人正在极力劝阻,黄省长刚走,南川就发出这样的通知,这是什么意思?冲着我来的吗?

 

不用说,黄省长肯定会这么想的。

 

上次在安平县的时候,安平县的作风,让杜书记很不爽了。他分明就是想整整这股风气。

 

三个人在办公室里,谈了将近一个上午。

 

吃了中午饭,顾秋正在整理资料,杜书记又来了。

 

平时这个时候,他肯定会在家里睡午觉,今天的表现有些反常,这令顾秋有些疑惑。

 

没想到他去倒茶的时候,杜书记喊了他一句,“你身体怎么样了?”

 

通过两件事,杜书记看出了顾秋这个年轻人,满腔热血,一身正义。

 

上次在长宁救人,这么大的风险,他奋不顾身。

 

这次在安平,他又是如此,没有任何犹豫。有些时候他就在心里想,这年轻人,品质不错。

 

顾秋轻轻地回答,“我很好,谢谢书记关心。”

 

杜书记道:“你啊,唉!”

 

叹了口气,又没说了。

 

顾秋就在心里反复琢磨开了,杜书记是什么意思?怪自己多事吗?还是有其他的含义?

 

这时杜书记道:“你上次跟我说的,内地经济崛起的重要条件,你回去写份材料。”

 

顾秋略一迟疑,“好!”

 

杜书记道:“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不要讲那些大道理,那些空话,套话,要讲实话。”

 

顾秋明白,杜书记如此做法,可以说是问政于自己,更可以说,培养自己。

 

关于内地经济建设的事,顾秋还是那次从省城回来,在大巴上碰到杜书记,没想到杜书记一直记在心里。

 

于是顾秋回去之后,就开始着手写这篇稿子,关于内地经济的腾飞必须具备的诸多条件。

 

写这篇稿子,顾秋花了很多心思。

 

从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地方特色,等等各方面都做了详尽的分析。

 

当然,最关键的是人。

 

如果人的观念和心态不改变,一切都是空谈。

 

讲大道理的人,都是那些浮夸之人,只有真正务实的人,才会低调。

 

顾秋还在文章中写了,一个地方经济的腾飞,必须从交通开始。环顾全球,从欧洲到美洲,没有哪一个发达国家,不具备最发达的交通网络。

 

如果能首先解决这些问题,内地经济腾飞诸多困境,将解决了一半。

 

商人最注定时间观念,没有高速,没有机场,没有网络,将是内地经济发展,最致命的缺陷。

 

把这篇文章交给杜书记后,杜书记看了,并没有说什么。顾秋以为自己写得不好,但是自己已经尽力了,为了这篇文章,他查了很多资源。

 

分析那些发达国家,之所以富裕的原因。当然,有些话,不可能在公开场合下说,更不可以发表在内刊上。

 

顾秋并不知道,杜书记看过之后,内心极度震撼。

 

他真的无法想象,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脑子里装有这么丰富的内涵,可他却不知道,顾秋学的就是经济管理系。

 

顾秋的文章,杜书记看了至少三遍,他也一直在考虑,从哪个方面着手。

 

文章中,虽然提到很多方法,也大量举证,但是他隐约感觉到,这个年轻人依然有言犹未尽之意。

 

治国先治人,治州何尝不是?

 

杜书记正在思量这些事,外面来了一个人。

 

这个人正是南川市组织部左部长,左部长这个人,平时说话慢吞吞的,不急不缓。

 

看到顾秋的时候,他笑了笑,“小顾,杜书记在不?”

 

顾秋道:“正在里面忙呢?我去请示一下,您稍等。”这个左部长,顾秋当然认识,而且非常清楚他的为人。

 

上次就是因为左部长,从政军才得以解脱,他这个人呢,不好说,有点亦正亦邪的味道。
>>>>完整章节全文在线 阅读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