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节

连着两天郎君都睡不好,一闭眼就是在山口遭伏击的场景,反复推敲那可怜的少年能否脱身,越想越精神,恨不能自己拿起笔给写个结局,偏偏又不知从何下手。</p>

他今天来货铺,一是想要再补一张报纸收藏,另外也是想看看老板还有没有新货。没有新的有之前几期也好啊,那提了许多前情,看不到真的很让人抓心!</p>

有了第一批读者的传播,《东山群雄传》这个故事很在岐江城流传了起来。</p>

《东山群雄传》在书写的时候本就着意大量使用口语,字浅显易懂,比业朝目前流传书面语简单明了许多。再加上内容曲折有趣味,许多识字的小少年朗朗上口,不需要先生再给释义讲解,很便野火一样席卷南郡。</p>

如今不但是城百姓喜欢,某些世家郎君嘴上骂着粗鄙,私底下暗搓搓也不知道读了多少遍,期期追更不落下。</p>

只是大家都没见过这种一个故事分段写的模式,每次好容易盼到新篇,结果不到一刻钟就看完了全,末尾还咬了作者埋下的暗钩,被引得抓心挠肝,坐立不安,只恨不能抓人关入柴房,不写完不给饭吃。</p>

混账!便不能一次写完么!一段一段的挤有甚意思!</p>

哎,再等又要几日,便只能把之前积攒的几期拿出来,再重温一遍了……</p>

这样想的不只一人,等到《东山群雄传》单行本刊印的时候,发给《定安报》的订单已经积累到一个恐怖的数字!</p>

如今墨宗上了明面,也不需要打着“西海人”的旗号遮遮掩掩,朱雀大街那个“宁村作坊”的店铺依旧存在,只是全定安城都知道,那铺子是墨宗开的,里面的新鲜玩意都是来自墨宗和九凌城。</p>

《定安报》的外销工作也交给了梅大娘。胡人胖大娘稳坐钓鱼台,把长袖舞得飞起,很就给《定安报》打开了销路。</p>

这也是宁锯子的意思。</p>

他搞这个报纸,不只是为了给边城人民普及知识,顺带着也有宣传和夹带私货理念的意思。</p>

边军好,雍西关妙,定安城人民的生活水平大提高,有油有肉有衣穿,报纸上还告诉你怎么吃猪肉味美,怎么穿毛衣好看。对比现在的生活,谁能不心动?</p>

在当前这个资讯不发达的时代,报纸便是最好的宣传媒介,可以直达受众,抢占舆论制高点,顺带宣扬自己的理念,比在什么山上开学宫有效率得多了。</p>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在一片荒漠骤然出现一个水潭,这绝对是划时代爆炸性的存在,必然遭到饥渴之人的哄抢。</p>

几个年轻的边军站在印刷所里,两眼冒星,掰着手指一根一根数印量,越数越是心凉。</p>

这……这光是定安城内的量就够他们干几日了,边城的量要排到月底才能完工,这一个月光是《东山群雄传》就要满载了!</p>

如今,梅大娘那边又送来了外销订单。</p>

虽然外销的利润高得吓人,可印量还要翻上十番……</p>

活……活不了了啊!</p>

第275章</p>

身为《东山群雄传》的忠实读者, 崔安到底没能等到自家采买回来那本他心心念念的单行册,就急匆匆踏上了前往定安城的旅途。</p>

不过也没什么遗憾的,毕竟《定安报》就是从定安城流出来的, 若真有单行册发售,那在定安城的人肯定能拿到第一手, 说不定比行商入货的速度还要上许多。</p>

有了这样的认知, 崔安的这趟旅程就变得格外有期待了。</p>

他一直是游离于家族之外的“闲人”,又因为崔映雪的事, 对于长辈和姻亲陆家多有不满, 向来不参与宗族政事, 反倒是与城的匠人们从往过密。</p>

他长兄怒其不争,但也拿他毫无办法。</p>

毕竟当年,家族给崔安娶回来的柳氏性情暴躁, 举止放荡,两人八字不合,见面就打, 崔安一怒之下,索性搬出了崔家祖宅。</p>

他的婚事是崔柳两家的盟约, 间还牵扯陆家, 在践约前不能斩断。</p>

可让他天天对着柳氏那张趾高气昂的马脸,那也是不可能的。都是世家出身的嫡支嫡脉, 谁也不比谁卑贱,何必受她那份鸟气?!</p>

崔安善书画, 名下又经营着一些店铺, 不靠公补给也足够一世衣食无忧。</p>

现在除了逢年过节,他轻易不回祖宅,也懒得打听柳氏女又闹出什么荒唐事。</p>